|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Whenever you search in PBworks or on the Web, Dokkio Sidebar (from the makers of PBworks) will run the same search in your Drive, Dropbox, OneDrive, Gmail, Slack, and browsed web pages. Now you can find what you're looking for wherever it lives. Try Dokkio Sidebar for free.

View
 

12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楊聰榮 Edwin Tsung-Rong Yang 2 years, 11 months ago

 

國文110吳宜曉40620120L
近幾年來,因為中國崛起,全世界掀起了一陣華文熱潮,在台灣也引此有許多大學或相關單位開了關於華語的課程及培訓華語老師的課程。而我身為其中一員,對這個的感觸其實更為深刻。許多人總會問我華語和國文有什麼不同,為什麼要學習兩個差不多的學科,浪費這麼多的時間。但我覺得並不然,學國文是學習文化的內涵;學習華語是學習中文的字與句,來教導外國人中文字。而我一直來也是希望可以先帶領他們認識中文字進而透過國文的專長認識中華文化的奧秘。

國文110 左 珉 40620326L

***上課筆記***

1.Chinese Fever(華語熱or中國人發燒):關於華語學習世界版圖與兩岸政治經濟分析

2.華語學習世界版圖:移民國家(美加紐澳)、華人居住國家(東南亞)、漢字文化圈國家(東北亞)、漢學傳統國家(歐洲)

3.華語學習市場:美國、澳紐

4.原以歐洲語言的學習為大宗,近年來興起學習亞洲語言(約在90年代間超越日語)。

5.美國華文教育:美國大學、中文學校、美國僑校、公立學校開設雙文班、星談計畫

6.加拿大華文教育:大學華文教育、主流學校教育、多元文化國家、移民歷史相對短,有比例較多第一代或第二代移民。

7.人權及政治權利:華裔同其他族裔一樣,人權及政治權利受加拿大權利與自由憲章保護。

Ex.201759日的卑詩省議會選舉中,華裔加拿大人獲得約8%的席位。

加拿大華人移民:廣東的華工幫助建設了加拿大太平洋鐵路。1885年華人移民法案的通過,授權加拿大政府向移民加大的華人收取人頭稅。當時華人是唯一一個被迫繳納該稅的少數族裔。

8.海外華人人口最多top5國家:印尼、泰國、馬來西亞、美國、新加坡 

***上課心得***

上完今天的課,讓我聯想到這學期的線上華語教學實習,也得知了更多關於「華語教育」更深一層的內容。一直覺得華語教學是很神奇也特別的事,不但能透過這樣的方式教授學生中國文化的內涵,還能和他們進行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更藉由線上教學的方式達到國與國之間零界線的接觸。今天的課讓我非常有感觸,因為「華語」就在我們身旁圍繞著,而從小便就讀雙語學校的我,接觸過許多外國老師,他們都是因為熱愛中國文化,也同時喜愛著台灣的生活環境,才願意留下來繼續認識這一片美麗的土地以及學習更進階的中文。而我也擁有成為華語老師的夢想,輔修華語系課的同時精進著自己的語言能力,期望在未來能進行實體的華語教學,並且脫穎而出,透過設計不同的文化課程,連結至中文教學,讓學生體驗更多不同的文化及語言饗宴。

----------------------------------------------------------------------------------------------------------------------------- 

 教育110 池欣欣 

我從開始學習以來,尤其是高中的時候,便特別喜歡華語,不是因爲華語是我的母語,而是學習的時候學習到華語的博大精深,由此便生起了想要教導華語的這個念頭,也就是老師課堂中所述的「華語熱」。隨着中國經濟的崛起,華語已成爲英語之外,第二熱門的二語學習語言,也是公認較複雜的語言系統。各國所設之唐人街也宣揚着華語文化以及美食。懂得說華語,已成爲現今社會的一個優勢。 我生長於馬來西亞,其官方語言爲馬來文,而政府也較不提倡華語文教育,所以也有很多華語說得不好的華人,這也是我認爲非常可惜的。高中時期,我曾有一位印度籍好友,當時我便特別佩服她,自小學習華語,且來到華語文體系的私校就讀。


人發112 陳昱安

今天上課的主題與「華語熱」相關,上課時有提及近年來學習華語的人愈來愈多,也有愈來愈多地方開始重視華語教學,讓我想起從小在美國長大、讀書的表弟曾說過,他們學校很多同學其實會主動選擇華語來修讀,且很羨慕華語相當流利的表弟。表弟詢問同學後發現,有不少人認為因為現在全世界學習華語的人數愈來愈多,且中國的崛起也不容忽視,若能學好華語,在未來勢必會比不會華語者占有更多優勢。我認為,華語為母語的我們其實相當幸運,但也應盡量去修習第二外語、甚至是第三外語等等,畢竟多會一種語言的背後可以額外獲得的知識量絕對超乎預期,也多了更多與其他不同國家的人互動、溝通的機會。 


數學111翁祺展

本周的主題是華語熱,現今社會是由英語為國際語言,但近年來越來越多人開始學習華語,之前看新聞便發現許多西方國家的人民都會開始學習中文,甚至還有許多人因為覺得中華文字具有美感及其意義,甚至挑選一段自己喜歡的句子刺青在身上,就可以知道華語熱近年來有多麼瘋狂,而我覺得華語熱近年來的盛行,與中國的崛起勢必脫離不了關係,為了與中國交易或交流,勢必須要學習華語以進行溝通,之前也看過報導說到近年來中國快速崛起,因此未來國際間通用的語言可能會從英文改為中文。 


教育112 施俐綺 40800204E

近年來有越來越多人在學習華語,可說是一個新的商機,因此我便產生了當華語教師的夢。也為了之後雙主修華語系的緣故而修習了這堂課,算是在正式進入華語世界前一個先備知識的培養吧!

在這堂課時,我同時在搜尋一些關於華語教師的資訊,有一篇文章寫到說「搭上全球華語熱,工作是否真的很好找?薪資是否真的很不錯?」作者是目前在泰國外派的教師,在他的觀察後他認為雖然確實因華語熱以及當地教育政策的關係,使得許多當地學校都有中英泰的教學,但在華語教師的需求及薪資上卻沒有顯著的提高;若是教育部外派華師的身分,薪資當然優渥許多,但缺點在於目前只有補助4年的預算,也就是說在4年之後是否繼續擔任華師,是許多外派華師面臨的問題。

我想還有許多問題是我們在這個風潮背後尚未發現的,為了未來做好準備,我們都該多方收集資料,拓展我們的眼界。 

 

上述所提的文章連結:

https://medium.com/%E6%B3%B0%E5%9C%8B%E6%97%85%E8%A1%8C/%E8%8F%AF%E8%AA%9E%E6%95%99%E5%AD%B8%E9%80%99%E4%B8%80%E8%A1%8C%E7%9A%845%E5%80%8B%E8%BF%B7%E6%80%9D-89ce529d45ed 

 


教育112 李麗恩 40800229E

 

這種的主題是【華語熱】,對於生長在在馬來西亞的我,看到這主題眼睛都亮了起來。

我的國家馬來西亞國語是馬來文,在歷史中因爲偉大的先人林連玉先生極力為馬來西亞的華人維護華文教育、主張民族語言平等才有今天的馬來西亞華文。雖然現在的馬來西亞并沒有語言平等這件事,但也不至於到華人不能説話語的境界,因爲我聼身爲印尼華僑的我媽説印尼的華人以前被禁止說華語,所以我對於我生長在馬來西亞就更加感恩了。

林先生甚至推動了馬來西亞華校教師會總會和馬來西亞華校董事會聯合會總會的成立,才造就了現如今的我能夠念馬來西亞的華文獨立中學,并以華文爲主。

或許是因爲生長在馬來西亞,知道學華文得來不易,身爲華人的我們本來學自己的母語理所當然,卻因爲歷史中政治的操控導致本來理所當然的事卻還要靠各種血汗與淚水來爭取,所以【華文】對於我們來説又更爲重要了。

有時候聽到別人問說:“馬來西亞華人會説華語嗎?”我甚至會覺得很心酸,同是華人,會説華語對別人來説甚至是這麽稀奇的事,在此由衷感謝林連玉先生對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的付出。

 

大家有興趣的也可以點擊→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E%97%E8%BF%9E%E7%8E%89

 


衛教112   楊之嫺

這周的議題「華語熱」其實華語正是修習跨文化素養這堂課的原因,因為接下來有意願申請華語系的雙主修,藉由著這堂先修課來一探華語的世界。對華語系有憧憬必定是一開始便有一定的概念在心中,但老師今天提出了相當多不同的見解打打翻了原有的概念,尤其是當老師提及華語熱並不是因為中國崛起,而是因為美國開始的重視,其實沒錯,無關乎中國是否崛起,華語的使用人口是世界第二,且不論全球各個經濟重要發展城市其實都有相當多的華人人口,因此華語受到重視其實是一個必然的結果,當然中國崛起在中佔了一部分的推力,但是透過華語熱這個議題的討論也能了解到一件事其實深入後都有相當多可以討論的面貌及影響因素,有時候不要太被既有的框架限制住了,跳脫、研究時間軸的交錯也會有不一樣的發現。


 

  國文112林昀萱 40820102L

        以前對印尼這個國家的印象總是十分淺薄,也沒有主動查詢過相關知識,唯一的了解都是從課本及網路媒體中取得的,我直到在這堂課中才知曉,印尼擁有全世界第一肩海外華人學校,且也有發生過南洋華文運動,可以看出華文學習對印尼華人的重要。但政府也實施過華文禁令等,這也表示出印尼華人的處境是十分複雜的,雖然根據網路上的資料顯示,現在的印尼對當地華人的歧視已越來越少,但印尼華人似乎仍尚未受到完全平等的對待。

    不只是印尼,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國家投入華文的學習,華語文教學的市場也逐漸變大,比如日本,它和中華文化有著許多相似的連結,當地人也對中華相關的歷史、文化相當有興趣(比如三國等),且語言也有某些共通的部分,因此增強了日本人學習中文的動機。俄羅斯則是因為一帶一路政策,與中國的交流變得逐漸密切,華文便愈趨重要,這也顯現出中國對各國文化、政策上的影響力是十分巨大的。

    世界上現在已有越來越多人投入華語文教學及學習華語的活動中,雖然在華語的學習者裡,為華裔子弟的比例仍然站多數(比如加拿大約有一百萬人說華語,其中多是華裔),但在南向政策的發展下,華語文教學也是身為台灣人的我們可以去研究、投入的領域,且能以多種語言溝通也會提升自己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表藝 111 阿杜絲 班基努安

以前對華文熱沒有什麼太多了解,直到老師今天上了這堂課才讓我慢慢了解的這個議題,老師在課堂有說道華人人口排名:1.印尼 2.泰國 3.馬來西亞,以前的我只知道馬來西亞跟新加坡有比較多華人,但是今天的課程完全刷新我的眼界,原來印尼是華人人口最多的。


公領112 李易
這週的主題是華文熱。我認為在現代,除了學習英文之外,華文對於許多非華語系國家來說變成另一種熱門的語言學習選擇。不管在各方面的交流上,對於台灣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會,然而在華文教學方面,我想台灣也必須有所提升,才能趕上這股風潮。畢竟,會說中文,不一定就等於會教中文。例如:當被問到「快樂、開心、高興用法有什麼不一樣?」時,我們一般人一時之間也無法完整回答其差異。

而台灣在教學方面最大的差異,我想莫過於就是注音與拼音的部分。在台灣,從小到大所學的注音無法應用於教學上,畢竟,我們很難將這套系統套用於外國人身上,對於他們來說,拼音才是較好的選項。


國文112陳俞文40820118L

 

學習華文已經是現今不容忽視的一個熱潮,畢竟華文是僅次於英文,第二多人使用的語言。美國和紐澳本以歐語為第二外語的主要學習對象,近期華文卻逐漸擠進各國學習第二外語的排名,像是泰國、印尼、越南已陸續將華文列為第二外語,在加拿大,華文的排名也已提升至第三名,僅次於英法文,而華文在韓國及越南甚至名列為外語學習排行的第一名,足見世界對華文的日益重視。

 

但是在加拿大和印尼,華文卻曾一度遭到排擠,印尼甚至在1966下達使用華文的禁令,這些歧視的作為使華人在這些國家連帶受到壓迫,雖然這些規定通常是基於歷史因素,然而這也顯示人們會因國際關係及人種歧視而表現出不尊重的態度,如何客觀的去看待一個文化,是全體人類都需學習的課題。

 


國文112 顏筱彤 40820125L

    老師上課提到:「華文熱不等於中國崛起,而是美國開始重視華語文學習。」而後提到了有關孔子學院的爭議問題,我對這個部分十分有興趣,因此上網找了一些資料,發現有一部紀錄片叫做「假孔子之名」,內容便是在呈現孔子學院的事蹟以及引發爭議的行為(下面附上預告片大家有興趣可以看看)。

     我認爲應該還原教育的純粹性,不該使教育染上政治色彩,甚至成了一種政治滲透的工具。

    最後,我覺得老師在下課前所說的一句話很有道理:「現在或許正是發展台灣華語文教學的好時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CdTgRHv_2o

 


臺文系111林芳汝

在上這堂課之前,我有修過一門課叫做「華語文教學導論」,裡頭就有談論到華語熱。

而華語熱的起源有三點:

一、全球化互動影響

二、亞洲經濟崛起

三、華人經濟活絡

 再加上聯合國將華語列為六大工作語言之一 (六大工作語言:英語、法語、西班牙語、俄語、華語、阿拉伯語),我想聯合國將華語列為工作語言的原因在於,華語母語人口近13.9億而且以華語為第二語言人口約有2億之多,因此在很多時候,華語被使用的機率是相當高,而在今日有60個國家將華語納入國民教育體系,170個國家開設華語系或大學學系,以印尼為例,學習華語人數就增加了42%。不意外地在 語言市場排名第一的是英文,第二則是中文。我想學習華語已經成為一個趨勢。


生科110 馮名逸

因為我喜歡學習語言,「語言交換」是一種常見的方法,我能深刻的體會「講解中文的語法」是多麼困難的事情。其實我也沒有注意到「華語熱」這個現象,也不曾認識到這個名詞,只是單純的覺得大家會喜歡學的語言不出「有趣的」、「很多人說的」、「代表國家很強勢的」這三點,所以大多數人都會選擇英語、西班牙語、法語、德語、日語、韓語等,中文當然也包含在內。但我知道為什麼過去學中文的人比較少,因為中國在文化大革命中,外國人難以踏足中國,對當時的西方國家而言,學了中文也沒有使用的機會(即使是現代,也少有西方人知道台灣是講中文的)。相關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esWwhg3yFs


華語系 _ 陳玉容 _ 40784262i

大約有4000萬海外華人,其中大多數生活在東南亞,今天老師有提到華人人口排名,比如:印尼、泰國、馬來西亞泰國和印尼華橋跟本地人結婚並認同。緬甸華僑如果跟本地人結婚,他們還會保存跨國文化,就是都保持華人跟緬甸人的特色文化。相反,在馬來西亞、越南、華僑仍然保留著自己獨特的種族特徵。

華人在東南亞的特徵:

1. 新加坡:總統可以是任何國籍(印度,馬來人,華人或亞洲人-歐洲人),但首相必須是華裔。

2.馬來西亞:華人不能參加州和聯邦政府組織。他們只有經濟控制權,政治必須屬於穆斯林馬來人……但是經濟決定要走個政治方向。

3. 泰國:許多華裔泰國人在經濟和政治上都有權利。泰國王室(摻有中國血統),他信總理,BigC等,都是泰國華裔。

4.1995-1997年間,華人的地位是非常大,主要原因是中國人太富裕。在大十大富豪之中,就有6-7人是華人。

5. 越南:1975年越南統一後,約有4%是華裔,其中有150萬以上的華人主要居住在西貢的堤岸市, 30萬華裔生活在北方。20世紀末-21世紀初,華人與越南社會的融合是如此之深,以至於他們認自己是越南人,並且在文化上有著濃厚的依附感。 華人(在54個越南族裔中被認可),而不是居住在越南的華僑。 


國文112 邱于晏

      今天的主題是華語熱,之前我是沒有接觸過這樣的議題,所以並不太理解這樣的定義。但是老師在課堂中有提及,華語熱並不直接代表中國的崛起,而是美國越來越看重華語學習市場,課程中也有提到海外華人前三多的國家為印尼、泰國、馬來西亞,延續了上禮拜介紹印尼的議題,而印尼人口持續的增長,所以華語的市場也將日益壯大。

      華語熱也衍伸出許多議題,包括孔子書院的設立,但書院並不是在傳播孔子的思想而是在進行中共的政治宣傳,在排華事件發生時,孔子書院也是經常被牽連進去的場所,各國必須要學習在這樣華語熱潮下,中華文化與政治思想的取捨與界限的設立,保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才不讓文化形成政治的籌碼。


設計109 劉安琪

今天上課提及華語學習全球化與中國的一帶一路政策、紅色滲透。透過今天的課程,更加了解現在華語熱的情形,認識到印尼的重要性,也反思中國的沉默入侵。上課時聽到印尼的禁華語運動,因為不了解便查詢資料,原來是因爲當時有印尼左翼軍官聯合中共發動政變,失敗後總統蘇哈托以共產黨為無神論者,違反印尼建國五原則之一的「信仰真神」為由,共產黨便成為非法組織。當時一連串禁華語、華報、華校等的排華禁令和同化政策,以及後來的九三零華人大屠殺事件,現在仍為印尼社會的敏感話題,也使得印尼華僑大幅的去華化。但是印尼對海外華人而言仍有重要的地位,不僅曾是海外華文教育最發達的地方,印尼萬隆會議也鼓勵海外華人申請當地國籍、落地生根。現在,印尼位居華語學習人數最多的國家。在華語學習的市場中,東南亞區域也是不容忽視的。

而在疫情爆發之時,可以明顯感受到華語及華人文化的傳播。那些疫情嚴重的西方國家如義大利、西班牙、俄英法等,很多都是近年來開始有華語學習熱潮的地方。我覺得多文化間的吸收學習是很好的,但是像中國那樣藉孔子學院之名行大外宣之實,是不可取的作為。中國透過資助各國大學設置孔子學院,企圖箝制學界自由和影響學生思想,因此而對中採取謹慎態度關閉孔子學院的國家也有。文化在互相交流時,應相互保持尊重,非摻有任何的利害強取關係。文化交流、語言學習等不會是政治操弄的手段之一,製造紛爭也不是其目的,而是在作為促進彼此認識的橋樑。


機電系109詹森

今天的課堂中學習到了關於華人在於印尼造受的禁令,也讓我去思考說為何華人一直以來都不容易受到各國之間的喜愛,在歷史便有為數不少的排華運動,去有針對性的攻擊華人,小至我們台灣香港這些本來血緣相近應該互相扶持的族群,也因為許多因素跟中國越走越遠,漸漸少了自我對於華人的認同,轉而尋求自我的突破與過往切割,近來疫情爆發也造此狀況嚴重加劇,讓本來老師課堂中有說的華語教學市場可能連帶受到影響,也讓我對於這波疫情過後世界局勢可能的發展感到十分耐人尋味。 


 

電機系 110 蘇子涵

今天上課學到語言市場排名第一的是英文,第二則是中文。學英語的地方有:美加紐澳、英國和菲律賓。甚至有人跑到印度學英文,因為如若能夠適應印度口音,英文聽力能力會大幅上升。華語學習市場有:移民國家美加紐澳、華人居住的國家東南亞、漢字文化圈國家東北亞和漢學傳統國家歐洲。而學華語的地方只有中國和台灣。看似許多國家蜂擁學習中文,但是學華語的人大多為有華人背景的家庭,如:加拿大重視heritage language。加拿大是雙語國家,官方語言是英文和法文。其國內華人的移民歷史較短,有較多比例的第一代移民和第二代移民,所以仍講華語。印尼曾在1996年下達華文禁令。當時華文學校關閉;海關三大違禁品為:毒品、武器和中文印刷品;華人改印尼名,不得單獨組織社團。普拉托擁有義大利第二多的華人移民,僅次於米蘭。西班牙是參加漢語考試人數最多的國家。俄羅斯學習華語的人數也是倍增。


社教111 張亦萱

近來延燒的新冠肺炎,在台灣已經得到有效的控制。而老師在課堂上講到,關於新冠肺炎使全球化倒退的現象,我個人有很深的感觸。這是自我有記憶以來,第一次面臨這種疫情肆虐的狀況。它造成世界各國相繼隔絕海外人士,甚至國內也進行大規模封城,於是國際間的人流往來瞬間就近乎停滯。聽聞過去SARS爆發時也曾有過這種陣仗。可往另一個面向看的話,全球的資訊流動速度卻是變快的,畢竟掌握疫情的第一線消息相當重要。而這其中最為明顯的變化,就是台灣在國際輿論上的出頭。許多國家都看見了台灣成功防疫的功績,繼而認知到我們的存在。這在歷史上可說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巨大轉折。


公領112 許民甫

對於課堂上所提及「現今為台灣發展華語教學之契機」,覺得甚有道理。中國與台灣同為華語教育市場之主要輸出地,而當今國際上許多國家對中國的信任大打折扣,如最近的武漢肺炎疫情等,或是許多人權議題可能也多少有影響。而最直接關係到華語文教育的,無非屬中國在世界各地廣設孔子學院。然而,許多孔子學院並非單純的教學華語,反而加入許多特定意識形態或政治思想,因此被外界質疑為中國紅色滲透之手段。同為華語文教育市場輸出地的台灣,利用當今之國際局勢發展華語教育,應是相當可行的。


  台文111 黎莉

這禮拜提到了海外學習英文(遊學)的地方,之前因為有興趣,做了一些搜尋,在這邊跟同學分享。除了上課提到的菲律賓、美、加、英等等,比較少人知道的還有南非、馬爾他可以選擇。南非開普敦主打花費較少、自然環境與城市皆有。馬爾他,位在地中海的小島,有不少文化遺產可以看,主打陽光、白沙灘。

其實因為是海外「遊學」,所以除了學習外,遊玩當然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我以這個觀點來思考外國人為何會選擇到台灣學習中文?據一些我國語中心的朋友的說法以及我自己的想法,得到了這樣的結果: 

除了想學繁體字or討厭中國這樣的因素,其實還有台灣方便旅遊這樣的原因,有山海能去、又有城市能玩;而且台灣小,到外縣市旅遊很方便。


 

音樂112 沈仲琪

這次的課程中最令我好奇的就是「華語文禁令」,我便上晚搜尋了其相關內容。印尼政府在1966年下達華語文禁令,將所有華語文學校都關閉。在當時華語文禁令是與共產主義被聯繋在一起,也是印尼當局對於華人採行同化政策的具體實踐。到后來全面禁止華語文出版品。後來禁令立法通過,便在執行上更加嚴格,連招牌、港台電影的宣傳、流行歌曲卡帶內附的歌詞也不得出現任何中文。到九〇年代華語文教育卻有了新進展,當局局部開放了使用,使華語文學習有了復甦的現象。主要是由因為亞洲經濟的蓬勃發展,使得華語成為跨國企業活動的重要語言。也因為東南亞各地一直都有華語人口,並且隨著華裔商人在區域內的成長,華語文在工商業的實用性快速成長,而華語文學習並有了轉捩點。 


 

學科 111 趙亭 40711010E

我覺得造成中國熱(Mandarin Fever)的可能主要原因是中國開始在1978年改革開放,中國的經濟和文化逐漸和世界各國有交流和往來。又因為在改革開放前,中國是一個實行計畫經濟且對外封閉的共產國家,或許讓世界各國認為中國是一個神祕的地方並多少產生對中國文化的好奇。因此,改革開放給世界各國很多可以多了解中國文化的機會,形成了一股學中文的熱潮,中國也藉此機會,在世界各地設立孔子學院,同時也散播了中國的共產思想,形成所謂的「紅色滲透」。

漸漸的,有些國家意識到孔子學院對國民思想上的負面影響而關閉了國內的孔子學院。老師上課有提到,瑞典今年關閉了國內所有孔子學院,成為歐洲第一個關閉國內所有孔子學院的國家。這也讓我們重新思考了中國的改革開放對世界的影響。

參考資料:

https://www.taiwannews.com.tw/en/news/3921563


英語112陳適容

我還記得高中的時候,有一個升學專家建議我們不要選華語系做為專業,因為他說華語教學的市場已經被中國壟斷了,台灣老師的機會根本少之又少,我當時因而打消了要當華語老師的這個念頭,我甚至認為華語教師的前景不被看好。但今天聽完老師分析華語的市場之後,我才發現華語熱潮不只在歐美國家漫延,東南亞其實其實也是有大量需求的。我也思考台灣華語教師的優勢,包括繁體字、注音拼音並用、能夠包容多元文化等等。我看到網路上有人的觀點是,在中國擁有人口眾多的優勢之下,台灣其實不用自怨自艾,換一個角度,在華語的市場中,台灣可以和中國從競爭的關係轉為合作的關係。


英語112 賴維佐

今天上課講到了世界的華語教育,像是義大利、西班牙人民學習華語的人數比例在近幾年大幅提升。在上課中老師提到兩個概念:孔子學院與台灣華語教育的機會。

關於孔子學院,我認為他的設立簡直是演技拙劣的演員一般,表面上是推廣中華文化、教授華文,但實際上利用這些機構,宣傳共產黨的好,刻意避談台灣、西藏、六四天安門事件等等敏感議題,甚至限制到孔子學院上課學生的言論自由,這十分不公平;而台灣的文化底蘊,根據楊儒賓教授《1949禮讚》所述,那些隨國民政府來台的學者帶來了現代的儒家思想,在台灣復興儒家思想,為台灣灌溉了多少中華傳統文化的秧苗。孔子不是馬克思的信徒,台灣自由的風氣,才是真正學到正統中華文化的核心精神。中國雖然很會撒錢營造國際形象,但台灣發揮的真正的軟實力,華語教學的深度能比中國更深更廣。


國文112梁嘉妤

        今天的課堂主題為Chinese Fever——中國熱,雖然現在國際間學習第二外語的最大宗仍是英文,但華語的學習在各國也有蔓延的情形。不可否認的,我認為中國的崛起與逐漸在世界市場中佔據重要角色的情況增長外國人想學習華語的動機,華語學習市場包含:移民國家(美澳加紐)、華人多的國家(東南亞,如印尼、泰國等)、漢字文化圈(東北亞)和歐洲國家,而作為供應商的僅有中國與台灣,因此國內也有許多學校開設華語文教學的相關系所,師大的華文系就有分國華組和應華組,國立東華大學、金門大學等也都有開設華語文教學系。且我認為台灣比中國教師更具備優勢,繁體使用者對於簡體字上手(包含書寫和拼音)都比簡體字使用者學習繁體更快速。

        中文也被認為是最難學習的語言之一,大一這一年因為服務隊的關係,有過輔導外籍生中文的經驗,在輔導的時候會看到他們的上課筆記,上頭滿滿的字比我在自己的筆記還多,可以看出他們想認真學好華語的心。

        另外,今天的課也有提到孔子學院,孔子學院表面上是為了傳播中華文化,但卻可能被用來政治操控,也因此在今年四月,瑞典關閉了境內所有的孔子學院。回顧過往,作為有最多華人的印尼,曾經實施禁華語文政策,當時華語文被和共產主義綁在一起,因此境內不但關閉所有中文學校,甚至藝文相關活動都不能有中文字的蹤影。雖然這項禁令在1990結束,但在中國又再次想向外大量輸出共產思想的現今,各國要能在學習中文和避免被思想滲透中做取捨。


社教112 林小媛

 

*華語熱≠中國崛起

而是美國開始把華語學習市場看重。

 

世界三大語言市場:英語(美國、紐澳、加拿大)、印度語(印度)、華語(中國、台灣)

 

海外華人人口前三:印尼、泰國、馬來西亞。

 

今日主題是:Chinese Fever 

如果我來翻的話我覺得會是:華語熱潮

華語學習市場的崛起,在近幾年越來越明顯,不只東南亞鄰國的跟上,就連歐洲國家也建立了華語學校系統,華語使用人口也逐年攀升。

 

雖然目前最大的語言市場為英語,但我想再過幾年,華語也不可小覷,身為華語供應商的台灣人民,我感到相當驕傲!而繁體又比簡體更為複雜,但文字記載文化,我們漢字的造字可以說是充滿故事!

 

記得國、高中的時候,都覺得明明是華人了還要上國文課,拗口的文言文和深奧的成語,想說都用不到,但沒想到,今天的課程探討讓我真的要以自身的文字、文化為傲!


教育112 林芙名

今天上課的主題Chinese Fever,我的第一反應是「華語熱潮」,這詞讓我突然聯想到「韓流」。的確,亞洲地區這些年逐步成長,我們擁有的許多文化也開始向世界散播,但我跟老師一樣,不贊同世界是因為中國變強大才開始學習華語的。身為中華民國好國民,我認為華語本身和中國關係不太,我覺得這聽起來感覺蠻像是英國人聽到美國人說地球人之所以學習English是因為美國很強大一樣,就是有一股無法接受的感覺。我不知道為什麼大家想學習華語,或許真的有一部分是因為中國的強勢讓人要面對潮流,但我認為不是全部的原因。如同我不是為了迎合美國人才去學習英語一般,別說為了外在因素吧,是因為自身有欲望才做,這才是我們學習語言的初衷。


 

教育112 劉名媛

                今天老師上課的主題為華語教育及其趨勢,華語的學習世界版圖包括移民國家(美加紐澳),華人居住國家(東南亞),漢字文化圈國家(東北亞),漢學傳統國家(歐洲)。經過老師這堂課針對華語的解說,我也做了反思,我認為華語文是經由歷史脈絡流傳下來的,被取代的機率微乎其微,人們自然而然也會對語言領域有所需求,雖然曾經被其他老師說過華語的市場被中國佔據,已經趨於飽和狀態了,但我還是想在此領域盡一份心力,除了自己想跨出舒適圈,去國外一探究竟外,我覺得華語文化之美值得發揚光大。

                 此外,今天課程中提及孔子書院的設立與關閉,表面上孔子學院成立目的在於發揚中華文化,並推動外國人學習中文,然而書院的建立卻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例如:雖然孔子書院掛上「孔子」之名,但實際卻無任何與孔夫子思想有關之內容,文化的內容被視為中國試圖對外宣傳政治思想,我認為如此扭曲本意的作法不僅傷害各國之間的交流,也無法達成真正傳遞中華文化之目的。文化的交流與思想的滲透是不同層次,各國須以尊重言論與學術自由為基礎進行文化交流,而非以文化控制的方式來傳遞理念。

 

補充網址: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45237598


社教112 黃瑀喬

這週課程的主題是“Chinese Fever”,老師將其翻譯為「華語熱」,這樣的風潮出現不是因為中國崛起,而是因為美國開始看重華語市場。其實我之前就有聽過愈來愈多人對華語有興趣、覺得應該學習華語,但以前聽到的版本感覺像是華人在自嗨,覺得都是中國或是華語文化圈在世界的崛起才造成這樣的局面,但在這節課才知道真正的原因可能是美國對華語的重視。無論如何,我認為華語在世界學習市場中確實是愈來愈重要,雖然現今第二外語的最大宗還是英語,華語學習的成長趨勢仍不容小覷,華語學習市場的涵蓋範圍也非常廣大,包含美加紐澳(移民國家)、東南亞(華人居住國家)、東北亞(漢字文化圈國家)、歐洲(漢學傳統國家)等等。

 

我一直認為對於外國人而言,最難學的外語就是華語了,文字難以辨識、詞彙組成難理解,又有許多歷史悠久的成語、諺語,現在竟然有這麼多人願意學習華語,在這樣的發展情勢下,我認為自己生在母語為華語的台灣算是十分幸運、十分有利的,未來這也可能成為台灣人的優勢,擁有華語的文化底蘊也讓我們更具有不可替代性,或許華語教學的發展真的會愈加蓬勃。


英語112 陳禹文

其實一開始修習這門通識便是因為計畫雙主修華語系,因為未來想朝著雙語老師的方面前進,因此這堂課讓我更了解這方面的知識,華語之所以會興起及漸趨普及並不完全是中國崛起所造成的,而是美國開始注重華語市場。身為母語者,我認無這是一件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但同時我們也應學習其他種語言以及專業能力來增進自身能力,因此這變成了我的目標,因為我不只將目光放在台灣,更是鎖定整個世界。


教育112 鄭日昇

關於這週課程的主題華語熱,實際上我一開始的看法也是覺得全球逐漸重視華語的因素,是因爲近年來中國市場的迅速崛起而引起各國關注,並有所需求才會去學校華語,但經過老師講解后,我才瞭解原來是因爲美國開始著重在中國市場才帶來的風潮,然而雖然經過老師的一番解釋,但我依然認爲是中國市場的崛起引起各國開始有學習華語需求的,就因中國市場開發崛起后的强大能夠滿足各國的需求他們才有必要學習華語去進行合作,反之若是中國市場弱小,市場沒能擴展就不會得到重視,考慮到的一種可能便是各國插手經營中國市場變得不再需要學習華語。


電機111李婕妤

這堂課老師講到了華語熱(Chinese fever),在這堂課以前我就曾經在新圍上聽過這個詞,新聞大概的內容就是許多母語不是華語的國家興起學習華語的熱潮,通過老師今天的介紹後,我才明白原來華語熱的主要形成原因就是受全球化的影響,其實這並不難理解,因為世界村的關係,與華語地區的貿易往來頻繁,文化交流也變得熱絡,這增加了華語的需求。許多名人和他們的子女都在學習華語,例如川普孫女、英國小王子等,如同我們從小就學習英文一樣,華語成為獲得更多競爭力所必須的一個技能。


圖傳112 李竺芸

老師這次講道是華語熱(Chinese fever)這個主題,在老師講課之前我其實就有聽過這個詞,就是1980年代當時在美國掀起一波學習華語的熱潮。當時中國正值經濟改革開放政策,對於一直以來以共產主義當道的中國來說,可說是一項大變革,國家主席鄧小平打著「政左經右」的口號,讓從開始實施共產主義的中國以來第一次對外經濟改革開放,也因此在歐美國家颳起一陣中國熱的風潮。世界各地的人開始學華語,吃中國菜、喝中國茶、學習各式各樣的中國文化,華語文化也得以在歐美國家發展


營養111 洪啟傑

這節課老師提到了華語熱(Chinese fever),沒有想到我們最常用的語言,在世界上居然越來越多人學習。在日本及東南亞各國的外語市場中,華文就佔了第二名,在韓國、越南等國,更是超越了英文來到了第一名。後來老師提到了造成華語熱的原因,很多人都認為是中國崛起的關係,但應該是美國把華語學習當成一個重要的戰略。而我們上節課學習到的印尼,他們曾經有華語禁令,但如今,華文也變成他們的第二外國語。總之,隨著華語熱的盛行,老師也提到,近年對華語文教學的人來說是個很好的時代。

 


地理111 梁軾猷 40723141L

本周的主題是華語熱,中國在以前是大國,對周邊國家的文化影響很大,例如日本的漢字。而在我的認知中近年來很多人開始學習中文,與中國的崛起勢必脫離不了關係,為了與中國交易或交流,刺激其他人學習中文以進行溝通。近來的疫情和政治因素,人們對中國的觀感不好,可能對華語熱造成一定的影響。

 


 

 

 

物理109 吳孟哲

在這次的課程中老師講的是華語熱(Chinese fever)這個課題,在過去我並沒有聽過或了解過這個詞代表的意義,直到通過這次的課堂講解後,我才了解到,原來華語熱的主要形成原因就是因為受全球化互動影響,以及亞洲經濟和華人經濟的崛起與活絡,更是因為聯合國將華語列為六大工作語言之一,華語的使用者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當然其中有一個原因是中國的龐大人口基數。就如同我們需要學習英文一般,華語已經成為外國人想要擁有更多競爭力時,所需要擁有的一個技能。


 

教育112 顏兆霆

       這禮拜的課程最有印象的就是世界會有學習華語的風潮絕對不是因為中國勢力崛起,反而是因為美國教育政策使然的緣故,再者老師有提到關於AP Chinese的課程設置,好奇的我去查發現這個語言課程制度在1955年就被創立了,而AP的全名是Advanced Placement,一開始考試的科目只有4種,有英法西德,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2003年,大學理事會認為原本的四種語言已經不夠當時正在往全球化的社會所使用,於是在2003年增設了中文、日文、義文、俄文增設置這個AP考試中。

       之所以會設置這個考試是因為為了提高高中些學科的程度,促進高中與大學的銜接,所以只要考過不同等級的檢定,在大多數的大學中,是可以直接銜接大學相對應的課程,如此不僅增加了學生的考試意願,也讓學生更能夠適應高中與大學之間學習內容上的落差。

       AP Chinese主要期望看見學生將中文作為外語學習的成果為何,並且設計了一系列的量表,只要可以達到量表所要求的能力,各地可以因應地區環境差異,而形成不同的教學內容,非常符合教學原理當中有提到的個別適應原則,所以我對於這個制度的設立感到非常有興趣,很感謝老師這次的介紹。

 

參考資料:https://blog.xuite.net/linpapahu/twblog/171366705-%E7%BE%8E%E5%9C%8B%E3%80%8CAP+Chinese%E3%80%8D%E5%AF%A6%E6%96%BD%E5%BE%8C%E4%B9%8B%E6%BC%A2%E8%AA%9E%E6%95%99%E5%AD%B8

 


國文110 黃怡熒 

 

今天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華語熱」。語言能力是每個人都會擁有的,是自己的母語,亦或是二語。當一種語言變成多數人瘋狂的對象,相對的其相關專業會被注意,被培養。我從網上看到一篇文章,當華語教學市場從學校課堂延燒到跨國遠距,因此打破受限於固定時空條件的面授式華語教學,改變為不受時空限制的「線上華語教學」。因應這次疫情的關係,很多老師與學生都學會了遠距教學的技巧,甚至有機構已往遠距的形式去進行事情。或許幾年後的華語熱從抵達該國學習演變成線上課程。但是我認為壞處依然存在,那就是當學習環境不是所學習的語言的環境,成效一定會大大減少。無可否認「華語熱」,給許多人帶來了工作機會,甚至成就了有些人對華語的愛。

 

參考資料:https://www.google.com/amp/s/udn.com/news/amp/story/6928/4153907

 


英文111 孟思婕

 

新冠病毒的影響:

1.全球化倒退

2.人員流動的阻隔

3.訊息流通加速

 

華語學習的世界版圖

移民國家、華人居住國家、漢字文化圈、漢學傳統

 

華語學習市場

美國、澳紐

 

願意學中文的人其實還是華裔子弟居多

 

印尼華文禁令

全世界第一個海外華校:在印尼,由康有為、梁啟超發起。

同化政策

印尼三語學校


教育112 李子盈

這個星期是華語熱。老實說我真的沒有聽過這個詞彙。原來華語熱是指學習華語的熱潮。老師說會有華語熱是因為美國教育政策,而不是中國崛起。其實我有點不太認同。以我看法,我覺得會有華語熱,有部分原因是因為中國在近幾年崛起,無論在經濟方面或工商方面。因為中國崛起也導致公司都要和中國合作,因此華語需求量也大。可是美國的教育政策也是一個部分的原因促使華語熱。這也說明了以前的排華政策,華文禁令,到現在的接受華語,甚至學習華語,我覺得這個世界在進步。


人發系110 吳睿彥
       不管華語熱的起因是美國的學習華語運動還是中國大陸的崛起,我認為對於以華語教育為目標的人來說,都是個很大的機會。近年來學習華語的人數越來越多,尤其是課堂中提及的東南亞、美加紐澳和歐洲部分國家(像是西班牙、義大利)等,都是華語教學的一級戰場,雖然整體來說來台學華語的人,還是以華裔人口佔多數,但是透過每年教育部和相關管道提供的職缺數量,還是可以發現國外的華語教師需求逐漸增加,以及對華語學習的重視。此外,雖然本次課堂中沒提到,不過我認為無論未來是否會投身於華語教學或是會不會到外國任教,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之後一定會有很多機會和不同國家、語言、文化的人接觸,這時我們就應該秉持著我們的專業態度,去尊重多元文化和欣賞不同語言的美,給予他人尊重和友善的言語,相反地,對方也會給予同等的回饋,讓世界知道除了語言外,尊重、友善、包容也是我們華人的美德。


工教系112劉玟辰

今天剛開始上課時就先問我們知不知道什麼是chinese fever。中文直翻就是中國熱,意思是近期對華文的重視。以往我們總是學著世界第一大語言「英文」 但我從小就一直好奇學校、公司事業為甚麼都重視英文,明明我是「中國人」學好中文就好啦,憑什麼美國、英國他們不用學中文(明明中文是第二大語言)只要學好自己的母語就好。現在漸漸的外國人開始重視華文,有時我聽到外國人說中文發音都比我還標準。老師還說了讓我驚訝的是歐洲地區近年來考華文檢定的人數竟然是西班牙位居第一。

下半堂課時老師問了我們海外華人人口前三多的國家有:印尼、泰國、馬來西亞。其中在印尼有全世界第一間海外華語學堂,但在1966年有一段時間有華文禁令,好像是為了防止共產思想擴散,下令將所有華文書銷毀。

 

 

 

 

這堂課老師講到了華語熱(Chinese fever),在這堂課以前我就曾經在新圍上聽過這個詞,新聞大概的內容就是許多母語不是華語的國家興起學習華語的熱潮,通過老師今天的介紹後,我才明白原來華語熱的主要形成原因就是受全球化的影響,其實這並不難理解,因為世界村的關係,與華語地區的貿易往來頻繁,文化交流也變得熱絡,這增加了華語的需求,聯合國更是將中文列為六種工作語言之一。許多名人和他們的子女都在學習華語,例如川普孫女、英國小王子等,如同我們從小就學習英文一樣,華語成為獲得更多競爭力所必須的一個技能。


國文112 彭敬哲

Chinese Fever華語熱這樣的漢語學習風氣之興起在近幾年真的很明顯。以目前的世界通用語言使用來看,英語爲世界排名第一的國際語言,華語則排名第二。母語方面華語則排名第一,因爲華人的數量最多。說到海外華語的世界學習版圖,有移民國家(美加紐澳)、華人居住的國家(東南亞)、漢字文化圈國家(東北亞)、漢學傳統國家(歐洲)。關於漢學傳統國家的歐洲在近期的華語熱興起前本身就有許多學術研究上的專家學者因中國五千年文化的文明發展歷史等因素而投入有關漢學的研究,就如瑞典的漢學家高本漢、英國的歷史哲學家湯恩比等等。我覺得英語之所以在世界普及化是因爲早期的帝國主義和殖民政策,透過政治和經濟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推行英語教育,因爲英國的強大和使用英語的人口增加,世界大國美國的崛起,都是英語成爲官方通用語的因素。關於華語熱的興起,除了中國的孔子學院和臺灣的海外國語教學計劃外,最不可抗拒的因素就是中國的崛起,政治勢力的影響和晉升世界第二大經濟的關係。原來曾經把華校轉成英語教育的新加坡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提倡國人學習中文。

對於華語熱的興起感覺很好,這會讓懂得華語的人變得更方便和更有機會,也能吸引更多的外國人認識我們的文化,促進文化交流。


電機系110應仁翔

華語熱在近期真的比較明顯,但一部份的原因也是因為中國的快速崛起,大家開始漸漸地重視華語的重要,慶幸的是我們的母語本來就是華語,不用在費力學華語,因為華語聽說比英語還難學很多


 

歷史110李祥瑜 40622009l

本次上課時老師提到學習華語的熱潮,令我深感興趣。中華民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除了在兩岸三地之外,在海外華人之華人亦為數不少,包含印度尼西亞、泰國、美國等地皆有大量華人分布,這些華人或許因為政策或其餘考量之關係不再公開場合使用華語,但華語仍為他們的母語,在私下仍會以期來溝通;隨著中國影響力增加,再加上西方國家對中國市場的期待,開始興起一股學華文的風潮,使自幼被教育要學英文的我們,也感受到英語系國家也要學我們語言的光榮感。然而我們不能妄自尊大,必須把握現有的優勢,多多學習其他國家的語言,以提升自己之競爭力才是。


 

資工111 許庭瑋

我原本也是認為會掀起華語熱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中國的崛起,但聽了老師的講解後我覺得因為美國加入華語課的關係也是有可能的,但是從最根本的原因來看的話,美國人為甚麼會開始想學華語呢? 這是我滿想知道的一個議題。我有認識一位來台灣學習華語的泰國的朋友,他說他覺得中文的漢字很美,所以前來台灣學習繁體中文,至於其他外國人是怎麼想的呢?


公領112 黃昶騰 40807140E

 

老師這次的課程有稍微提到香港國安法的事件,近期全國人大也已經通過香港國安法的草案。這個法案當中,有關「分列國家」、「顛覆人民政府」的行為都將入罪。而且必要的話,中共政府得以在香港設立相關機構。我想香港人所擔心的是:「一國兩制」的兩制被拔除了。香港恐怕不再是香港人的香港了。此外:香港的動盪已從原本的反送中越演越烈。而香港又是東亞的經濟重鎮之一,對於國際金融可能會有一定的影響。再者,依據臺灣與中共的關係與中共的政策等來看,很有可能會影響到臺海甚至是武力統一的問題等。

老師這次的課程也有講到印尼禁止華語的政策,上網查了資料,這項政策是有關印尼的獨裁者:蘇哈托。蘇哈托在上任後,掀起了大規模的排華政策(1965-1966年),甚至應該要說是印尼的大屠殺,而在大屠殺的過程中,造成了禁止華語。蘇哈托在掌權後,為了清除國內共產相關勢力與左翼份子而發起了整肅。這些人又大多是華人,也因此印尼的華文教育中斷了近30年。從網路上找到的相關資料來看:當時攻擊華人學校的人們,其實很像暴徒,也許是因為資料來源是中文,沒有辦法瞭解從印尼人角度出發的觀點。但被「屠殺」就很可憐了,不過從較為宏觀的歷史角度來看,其實也跟殖民歷史有關,在日本侵略、殖民印尼時,日本人也挑撥了華僑與印尼人的種族仇恨,再加上印尼剛獨立時時任總統擔心華僑入主印尼籍會壓縮到當地人的工作機會。因此排華不是一個瞬間造成的,而是世代與世代間累績的結果。

老師在上課時提到:現在在印尼的華人們認為,這樣的政策使得他們在印尼當地做生意比較沒有影響,但從邏輯上來看,沒有影響的原因其實是因為中華文化早已被抹滅掉了,沒有了中華文化,就不會有中華文化與印尼文化的隔閡了。所以也該反思這樣的政策是否得宜。這次的課程也有講到華語教育市場的孔子學院。一開始孔子學院打著免費提供華語教育與儒家思想(哲學)而廣設在全球各地,但後期各國相繼關閉各國境內的孔子學院。部分原因是中國利用孔子學院輸出有關中國的意識形態,再者,孔子學院是有著官辦的色彩,因此引發各國的擔憂。

 

參考資料:

https://musou.watchout.tw/read/O29Daz8C7SpdkXXvGI2S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50332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47946596

https://www.cna.com.tw/news/acn/202005020118.aspx 


人發112 曾霖耀

今天的課程是講述華語熱,其實華語文的傳播在古代就很盛行了,像是日本的平假名、片假名是從中文字轉化而來,而越南、韓國之前更是處處可見漢字的招牌,再加上鄭和下西洋與中國移工到美國挖鐵路,讓漢人文化傳到了各大洲。但是很諷刺的是:現代的中共居然破壞自己的文化,造成了文化大革命,而且還普遍教授殘體字,完全讓古代中華文化的珍貴視如敝屣!課堂有說道華人人口排名:印尼、泰國、馬來西亞,原來美國或新加坡、甚至使用漢字的日本與曾經的韓國的華人沒有想像中的多呀!令人意外的是印尼跟馬來西亞華人這麼多,但主要信仰卻是伊斯蘭教,不知道華人在伊斯蘭教的國家會如何自處,或許這也是我們要學跨文化素養的原因。另外老師提到近期武漢肺炎疫情嚴重的國家多數是對華語有狂熱的國家,確實是有趣的論點,據說伊朗跟俄羅斯的疫情爆發就是從華人移工開始的,另一方面孔子學院更爆發竊取國安資訊的問題,這也讓一些華語熱的國家開始對中國語言等文化反感,再加上中文雖然是全球使用人口第二多的語言,但學習難度是加倍的高,會不會造成一波華語「冷」呢?是值得關注的焦點。


光電112 王俊翔

這次的內容除了有說到上次細講的印尼介紹以外還提及了華人與華語文在國際上的發展,蠻令我意外的一點是印尼是在海外華人最多的國家,而美國只佔據了第4名的位置。這次的華語介紹也讓我對於華語文在近代的發展有深刻的理解,從印尼的禁華語政策到中國透過華語文教育提升在國際間的影響力,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是老師提到新冠肺炎較嚴重的地區幾乎都是近年來對於華語文發展較重視或是較興盛的國家,我仔細一想,果真如此,而且也相當合理,因為這些國家跟中國的接觸頻率自然會較高,而中國又是病毒的發源地,傳染機率也會隨之提升,沒想到看似沒有關聯的事物竟然會有如此的關聯,實在令我大開眼界。

 


人發111  陳品妤

本周的主題是Chinese fever,也可以稱為華語熱。我很喜歡中文,所以每當看著文言文,聽著華語歌的一字一句時,我都以自己的母語是華語為傲,因為我認為華語文化中每個字、每個詞、每一句的博大精深,都是其他語言無法比擬的。但我知道我們不能因此而驕傲自大,就像如今許多國家的人都在努力學習華語,當所有人都在學習第二、第三語言的同時,我們除了掌握住自己的長處之外,也應該將目光放得更長遠,踏出自己的舒適圈,去學習更多國家的語言,才能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社教110 任麗好

這個星期的「華語熱」議題,是我最為期待的題目,因為我也是為了得到雙主修應華系而來選修這門課,希望可以在這堂課得到更多相關資訊。起初想要修華語系的目的是因為中國的掘起,世界各國的人都在學習華語,而我的性格比較愛冒險,因此期望可以去不同地方教授中文。但在修課的過程中,發現華語教學是一門很專業的職業,並非普通人所認為,懂中文就可以教外國人中文,當中有不少技巧、文化素養等需要學習。但是,也是這樣子,讓我對自身的中華文化有更深層次的認識。

另外,近年來中國不斷的透過孔子學院來進增加銳實力和思想輸入,導致世界各地孔子學院紛紛關閉,所以,未來打算從事華語教學的人,要好好考慮它的發展性。(我懂粵語,應該可以生存到吧?)


 

國文112 葉瀚洋

這堂課講述了華語熱 Chinese fever,身位一位國文系的僑生,深明華語文教學在海外有龐大的市場,亦運用自己英語能力的優勢,因此有意雙主修華語系。學習華語本來是一件很中性的行為,例如在歐洲及美國不少大學都設有研究中華文化的科目或華語補習班,但孔子學院的出現卻為華語文教學留下一個負面的印象。皆因孔子學院由中國官方設立,教材除了單純的華語教學、認識中華文化外,在中國歷史的部份往往會有所隱瞞,甚至宣傳共產主義的美好。因此我認為華語文教學不應該被政治綁架,我熱愛中華文化,但不代表我要接受中國政府的意識形態,兩者必須要切割。在華語文教學時,除了課程的設計,更重要的是理解中西方的學習與教學模式的不同,例如西方教學較著重活學活用,以報告、分析、多角度思考為重,以背誦、考核為次,亦強調師生有較為平等的地位。因此在教授華語的同時,也要尊重對方的文化,才能促進兩地的良性互動,使兩種不同的價值觀互相磨合,建立一套能與當地學生相處的模式。


英語112 林法蓉 40821123L

我覺得華語熱的概念不只在於也不直接等於中國崛起或是學習中文的人數攀升,其背後的意義也在於使用華語的經濟體系,甚至周邊國家和社會的茁壯、能見度提升和漸居世界重要單位的要職等。此外我也發現到一個現象,對於台灣的孩子,我們字小到大被教授英語,雖然大家都打著提供孩子未來更大的可能性、更好的機會,但事實看起來是最終往往有收穫的人只佔了很小的百分比,其他更看起來像是被迫學了一項無用的技能。但現今看到我們系上許多外國學生,他們都是主動自學、或是尋找政府提供的資源來學習中文,而他們來自各國,有不同的母語、第一外語和第二外語等。這讓我對於以往的教育產生了一個疑問,在現今語言流通的世界裡,或許我們學習英文不是必要的,又或著說,在我們有足夠動機去學習一種語言時,我們是否應該讓孩子們去選擇自己想學的語言。


華語109 彭晨芯 40585125I
     
本周的主題是華語熱。英語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語言,也是在一些國家和國際組織中被廣泛用作官方語言。但近年來很多人開始學習華語。可以發現許多各個國家的人民都會開始學習中文。中文現在是世界上使用最多的語言。華語熱近年來的盛行,與中國的崛起勢必脫離不了關係,為了與中國交易或交流,勢必須要學習華語以進行溝通。

生科109 閻思豪 40543216S

在大學迷茫了三年後,終於在大四的時候決定未來走華語教學的道路,而促使我做這個決定的原因主要有兩個個,一是希望體驗不同國家的文化、生活形態。二是僑居在海外的同父異母的弟弟妹妹說中文很是奇怪,這讓我開始檢視這個使用了十多年的語言,發現其既熟悉又陌生,想進一步探究。再進一步了解華語教學後,也讓我對於文化尊重、族群議題等問題也更加敏感。相較於孔子學院不恰當的學術干涉,我想在未來短期內,國際間對於台灣華語教師的需求可能會有所提高。

 


                      

Comments (1)

鄧羽涵 said

at 8:43 pm on Jun 26, 2020

生科112甲 鄧羽涵
這週的主題是華語熱,雖然現在英文還是世界國際語言,但學習華語的熱潮居高不下,可能和中國近年的崛起有關,這對母語是華語的我們來說,是一件好事,但我們也不能因此鬆懈,學習更多語言,才能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