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Whenever you search in PBworks, Dokkio Sidebar (from the makers of PBworks) will run the same search in your Drive, Dropbox, OneDrive, Gmail, and Slack. Now you can find what you're looking for wherever it lives. Try Dokkio Sidebar for free.

View
 

10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池欣欣 2 years, 8 months ago

 

國文110 左 珉 40620326L

***上課筆記***

1.台灣新族群分類:台生台灣人、東南亞生台灣人、越南台灣人、印尼台灣人

2.族群中心主義:只以自己的角度看別人、要求別人依自己的標準、無法設身處地

3.日本的亞細亞主義、亞非會議的傳統、東南亞的亞洲價值、東南亞聯盟、東亞共同體

4.東南亞新國家:泰國、印尼、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汶萊、柬埔寨、寮國、緬甸

5.經濟共同體:東協加一(規模為全球人口數最多,開發中國家最大的自由貿易區)

6.東亞共同體:這個地區的各國出於發展經濟、防止危機、改善關係、保障安全的目的,通過協商合作,逐步推進地區的制度化機制的發展。東亞的區域主義是開放的、漸進的,其重要性首先體現在「發展進程」本身。最終,也許可以實現一個符合地區各國利益的,適合東亞地區特點的和可以為各國所能接受的「東亞共同體」。

7.東亞的區域主義與歐洲不同,它從一開始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政治目標,在很大程度上說,也沒有一個統一的共識,它從務實需要開始,不斷增加合作的內容,逐步建立完善的合作機制。

8.新區域主義包容性:新區域主義是要把不同體制的國家包容在一起,並不強求各方面的相似或一致,允許其成員在各方面存在差異。與以西歐為代表的就區域主義偏重於制度建設不同,以亞太地區為代表的新區域主義更注重意見的一致。

9.特殊的意義:東南亞的相關知識對台灣應有特殊的意義,而不僅僅是世界上諸多地域研究領域中的其中之一。這些意義有些可能很明顯,例如從地理上關係來說,東南亞是台灣的鄰居。或者由早期的歷史來看,台灣的文明歷程更像是東南亞的一部份。然而有些意義卻未必清楚,如歷史上的互動,以及早期原住民在語言、文化習俗及器物,甚至血緣關係,尚待研究者進一步探索。

10.從台灣到東南亞:食麻油雞與鴨仔蛋、衣花襯衫、住高腳屋與騎樓、行吉普尼與嘟嘟

11.外籍勞工與新住民:從法律的角度來看,是不同的兩個群體、不易跨越的鴻溝。1990年代出現東南亞新住民,主要是以女性為主,因此形成了刻板印象泰國新郎難以被關注。

12.泰籍男性的異國婚姻:如果依性別統計外國籍男性娶台灣女性的比例,其中以日本籍最高,佔46.8%;韓國籍次之,佔32.3%;泰國籍居於第三,佔31.9%。以比例而言,泰國丈夫並非最高。

13.文化的影響導致泰國有「入贅」的風俗,泰籍新郎也比較能接受婚後定居台灣及由台籍太太主導跨國婚姻的慾望。

*男性特質:泰國是以佛教為主的國度,與台灣的社會風俗有些雷同,但在文化價值觀上仍有不小的差異,再加上語言的隔閡,這些都成為跨國婚姻的衝突點,好在泰籍先生的溫柔、體貼、聽話的特質,讓雙方有互補效果,且能相互妥協調適,這對維持跨國婚姻有著不小的助力。

14.女大男小的文化分析:Tadpoling,中年婦女與非常年輕的男生交往,兩人相差至少10歲,姐弟戀中的半老徐娘就叫做tadpoler

Cougar:稱呼中年婦女跟年紀比自己小很多的男子發生關係,那就是「美洲獅」。

女大男小的或是女強男弱,在華人社會中並不被接納。

華人文化的男尊女卑傳統,使得台灣人接納泰國新郎的異國婚姻,還不太容易。學習更寬廣的愛情觀與婚姻觀。

15.越南國服:越南最有代表性的民族服裝是婦女的長衫。

***上課心得***

上完今天的課,對食衣住行的部分最有感觸。家附近燒臘店的老闆娘是越南人,因為以前常買他們的便當,所以就和他們慢慢變熟,熟到後來老闆娘會做一些越南的料理給我們嚐嚐,也會和我們分享很多越南的故事。在公館也有間越式河粉很好吃!在溫州街附近,後來和老闆娘變熟之後,發現他也是來師大唸書的學生耶!而爸爸做生意也偶會和越南客戶有往來,每次爸爸出差時,都會和我們分享那邊的日常和台灣之間的差異!所以我對越南也有一定程度的瞭解,不過還沒去過當地,希望以後有機會能夠親身體驗不一樣的文化~我覺得文化真的是很有趣的一部分,無論是社會價值觀、婚姻關係或者飲食習慣等,都是能深入探究的!

----------------------------------------------------------------------------------------------------------------------------

教育110 池欣欣

今天的課程內容爲介紹東南亞文化,我一直認爲東南亞的風土民情濃厚,每一國家與族群都非常具代表性。其他國家的人民對東南亞國家的認識大多透過旅遊、美食、民族,各國之間雖文化差異顯著,但都有一個共同點,也就是熱情的氛圍。現今大衆對於某些東南亞國家以及其人名仍存在許多誤解與歧視,例如新住民。雖說新住民大部分是因經濟或婚姻移民來臺,但這並不代表其地位較爲低等 ,也並非所有新住民都是家庭貧困者。我想,未能真正瞭解一個文化之前,我們都應該秉持尊重、友善、包容的心去看待。


數學111翁祺展

這堂課提到了東南亞的文化,我本來對東南亞沒甚麼了解,但透過這堂課對東南亞有了些了解,也想到其實台灣有許多東南亞的餐廳,未來可以去試試,除了品嚐他們的美食,也體驗他們的文化,另外課堂中還提到了新住民,新住民近年來才快速發展,新住民到了異地,必然會有不適應的地方,我們除了應多給些包容及尊重,也應欣賞他們的文化,透過和平的互動,可以使不同的文化進行交流,讓文化變得更多元。 


機電 109 詹森

其實本身對於新住民一直沒有足夠的認識,雖然說從小的教育都是告訴我們要去接待去包容,但我還是沒有說很接觸或了解他們,但在今天一些課程的例子中,我學習到了許多關於一些新住民的知識,也從一些朋友去教學實習的經驗更加了解了關於新住民的議題,我就曾經聽過說有人跑去帶小學生結果聽到有人在衝突中大罵"你這死支那狗快滾回去"這種話,一方面體現出一些現代網紅在肩負起社會教育責任時的不適當,造成一些負面的模仿效應,回歸課程又能探討說這些本來以為僅存在書本上的極端反例居然在現實中真的出現,表示說雖然師大的大家都在良好教育下培養了出色的價值觀與涵養,卻忽略一些較社會底層發生的事實,在沒有老師這堂課的介紹前去探討這個議題,使我們去能去面對這種難以想像的麻煩,也讓我們能時時刻刻思考自己是否也掉入了這種歧視的背景中。 


人發112 陳昱安

這次上課提到了新住民與所謂的外籍勞工的差別,前者是因婚姻移民來台灣,後者則是來台灣工作的。上學期有修一門自己系上的課,小組報告與繪本及新住民女性有關。新住民女性嫁來台灣以後,在生活上勢必會面臨許多問題,包含與鄰居的相處、語言及溝通不適應、對孩子的教育……等等,所以在某些社區,開始利用繪本陪伴新住民女性,讓他們適應在台的生活。因為繪本的用字遣詞較為簡單,所以社區會請專門的老師,每週選定一本繪本主題,讓新住民女性利用孩子不在家的時間聚在一起討論與學習。研究結果也發現,原先較為害羞或不知道如何開口的新住民女性在上完一系列課程後都較願意也較能運用中文適當地表達自己的看法了!當時因為這門課,認識了「新住民」這個較尊重他們的稱呼,但因為之前主要著重在探討新住民女性,所以在這次上課時,是第一次知道來自泰國的新郎竟僅次於日本、南韓!在對泰國的文化有更多認識後,覺得不論對方來自什麼國家,因為文化所造成的差異都不應該是我們有偏見的理由,尤其台灣的人口組成如此多元又複雜,應用理性的角度去看待文化之間的差異。文化沒有高低之分,在更近一步認識對方後,也許就能以開闊的胸襟去探索、認識更多來自各方的人事物。


國文112 林芙戎

這周的課堂延續上次討論關於台灣多元族群的課題,而這次的主體是新住民。老師上課特別提出新住民與國際移工的差別點,前者多是因為婚姻因素而移民來台灣,因而屬於長期移居者。而國際移工是由於工作因素,所以多為短期移居。

【資訊圖表】從數據中看在台新移民https://stoi087163.wordpress.com/2018/12/25/taiwan-immigrant-data/

。整理出新移民在台灣的分布多在於六都,新北市擁有最多的新移民人數而新移民比例最高的縣市是桃園市。

身為在桃園長大的人,雖然不清楚在其他的縣市風貌中新住民的樣態,但是不得不認同桃園有許多跟新住民相關的風貌,除了後站有東南亞的商圈外,路上也時常有販賣東南亞的道地小吃店。


英語112 陳禹文

本次課程談到了新住民及外籍移工的差別,新住民是因為婚姻關係來台,且多為長期居住;反之,外籍移工是基於工作而來台短期居住。其實我對新住民並沒有太多的認識,只知道是外籍配偶,但今天的課程讓我更加了解這個名詞。我記得國小的時候,學校有舉辦過與新住民、多元文化相關的活動,藉由邀請同學的媽媽到校分享,讓我們更了解世界上不同的文化知識。台灣是一個由不同文化組成的國家,在這裡能真正體會到文化多樣性,然而有不少人會因為不了解而做出不尊重或帶有歧視意味的舉動,我認為在尚未真正熟知一個文化之前,應該秉持著一顆寬大友善的心,才能藉由與不同背景的人相處培養更豐厚的文化素養。 


 

生科109 閻思豪

雖然台灣社會組成是多元的,但是我身邊多數的朋友、同學對於文化的多元性並不是那麼敏感,甚至在一些言談中會有明顯的種族歧視的傾向。這歧視面對不同的族群又會有不同的表現方式,例如面對高加索人的正向歧視,或是對於外籍勞工的負向歧視等。這些歧視並不會像北美等地發生流血事件,多是安靜地發生,可能是一句話、一個眼神或一個動作。


人發109 許劭維

這周的課程延續上周繼續討論台灣的多元族群,這次講到了新住民這個概念,新住民是近年台灣一群不可忽視的族群,然而大多數的人對於這群人大多都不夠了解,並且可能在無意間做出帶歧視性的行為 。而今天在課堂中分享了有關東南亞國家的民情,也讓我更了解來自這些國家的人,以及他們行為後面的文化脈絡。透過這課程除了讓我能增加見聞之外,也協助我能以不同的角度來看事件,進而破除我族中心的想法。


電機111李婕妤

這堂課講到了台灣的新住民,平常在新聞上看到一些關於外籍看護的負面新聞,之前又有youtuber拍幫傭私自逃跑的影片,所以對他們抱持著不好的刻板印象,今天老師講的課讓我改變了對他們的想法,我領悟到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他們只是與我們生長環境不同,因此造就了文化上的差異而已。第二堂課老師介紹了越南,受中國文化影響,與台灣風俗習慣相近,並且越文字大部分音調與漢字相似。上了今天的課之後,通過老師的講解,我發現我更能以正面且多元的角度去看待我不熟悉、或是原本抱持著不認同態度的文化,很多事我們無法認同,其實只是因為不了解,通過不同角度去看待,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教育112 施俐綺

之前對於"外籍勞工"的印象其實不是太好,才發現我也在無形之中對他們有了不好的刻板印象,甚至是歧視。其實仔細想想,他們離開家鄉來到了這裡努力工作,也只是為了能讓家裡過上更好的生活而已,況且光是離家背井的來到異地就已經很辛苦了,還要接受當地人一些失禮的錯誤觀念。這麼一想,突然覺得從前的自己真是太粗俗了,而且光是在臺灣,因為每個人的生長背景不同就已經有許多差異了,更何況是連生長國家都不同的我們與他們呢? 從今以後我將會用更多元的角度看待他們,也希望社會上的人們都能用尊重的態度接納他們。 


衛教112   楊之嫺

延續著上周的民族,這禮拜從之前台灣的族群擴大到相鄰的國家,突然發現我們對歐洲、美洲的了解其實遠遠多過於就在我們身邊的國家,或許是因為他們本身便是世界列強,在書上或是人們所嚮往的大多都是歐美地區,但是今天處於一個全球化的時代,我們應該對就在身邊的事物有更高度的感知。在經濟方面,東南亞共同體的崛起,豐沛的人口紅利及外資住進都是經濟蓬勃發展的潛力,在文化上面,現今大家身邊一定都有幾個朋友是東南亞混血的,高比例的外籍移工及外籍配偶,甚至是在校園隨處可見的外國學生,以上種種其實都代表著我們與東南亞國家緊密的連結,然而在說起東南亞時,大家往往都是迷茫的,明明他們離我們如此的接近,在各個方面都有高度的關聯,卻一直都不是大家所重視的部分,因為普遍所認為的外國便是先進的西方或是東北亞,而忽略了身旁的鄰近地區,愈是身旁的事務不是應該更加了解嗎?並且了解後才能學會尊重,而非像當今社會對於外籍仍抱持一定的偏見,帶與異樣眼光,每個文化、種族都有自己的特色,也都應該了解且平等對待並且尊重。

 


教育112 李麗恩40800229E

 

幾年前我曾去過越南旅遊,在那裏真的深深感受到老師所説的越南民族的愛國情懷,雖然我不是通過說“這是中國版的越南”來驗證,但當地導遊在訴説他們國家的歷史時閃閃發光的眼神真的不是一般人可以裝出來的。

另外,老師提到的【外籍新娘】我也深有感受,因爲我媽媽是來自印尼的華僑,在來馬來西亞工作的時候與我爸爸相識相愛而結婚。老師提到的時候讓我不禁想起當時我的媽媽遠道而來一定也收到了很多不公平的待遇,在這個陌生的國家,需要背負著許多人異樣的眼光,而且語言不熟悉(雖然我媽媽是華人,但在印尼都是説方言,當時的印尼也不允許華人學中文),所以我真的很敬佩我的母親。希望通過現在資訊越來越發達的時代,大家的思想都能更加開闊,不要帶著異樣的眼光看待或對待外籍新娘,甚至是外籍勞工或外籍學生。

 


 

公領112李易
這週的課程提到了新住民。在台灣這樣一個多元文化並存的國家中,新住民一直是社會上關注的族群。在教育、文化與語言等方面中,台灣也鬥過各種相關政策努力去提供並幫助新住民適應。我們與新住民雖然有著文化差異,然而,台灣人熱情、友善及尊重的特徵,能夠讓新住民更快地適應在台灣的生活。在第二堂課中,
介紹了越南,其不管在節慶還是使用過漢字的歷史上都與台灣有相近的地方。 


社教110 任麗好40602056E

我對於老師所講的「外籍配偶」這一塊感到很新奇。因為在大家的刻板印像中,外籍配偶多會聯想到從東南嫁過來的女性,少會聯想到男性,這讓我思考「外籍配偶」這詞的意思。其實一些歐美國家的男性或女性與台灣人通婚時,他們的身份其實也是「外籍配偶」,不可否認的是,東南亞的外籍配偶比較多,但為什麼我們會把「外籍配偶」與東南亞女性​​ 畫上等號呢?以及,從網絡上會看到不少台灣女性分享自己與歐美國家丈夫的生活,但卻不見得會有關東南亞地方的生活分享。因此,我們會熟悉距離台灣最遠的地方的文化(如:美國、英國),但距離台灣最近的地區文化(如:緬甸、越南),我們又有多了解?我們真的要好好思考我們的心態。

 


112 陳俞文 40820118L

    這週主要的命題為新住民族群,以及各個區域的整合觀察。課程的前半段在講區域的共同體,像是東亞共同體、經濟共同體、新區域主義等等,為後半段更重要的命題—新住民做鋪墊。在老師介紹新住民這個新族群的定義時,我想到我之前的舅媽,她來自柬埔寨,當初親戚們都持著看似開放的態度,對於舅舅取了一位外國新娘並沒有給予太多的評論。然而,後來因為種種原因,他們離婚了。周遭的親朋好友卻開始傳出一些類似「早知道就不要取外籍的」或是「我本來就覺得這段婚姻會這樣」之類的言論,如果當初舅舅取的是歐美人士,受到批判的程度是否又會有所不同呢?我為此不解,現今社會愈來愈多新住民的現象,許多人看似持有開放的心態,講得天花亂墜,但實際面對真實的案例時,在言詞評論上卻又會無意中流露歧視意味,真正的跨文化素養並不是為了迎合時代潮流意識而做出的表面功夫,而是發自內心的接納和認同。


英文112 陳適容

這堂課中,老師特別介紹了越南,我也從不同的角度去認識了這個國家。其實,我之前對於越南最深刻的認識是來自兩本書:洪德青的<南向跫音:你一定要認識的越南>和廖雲章的<流浪西貢一百天>,前者是講述越南的歷史,後者是作者分享自己在越南學越南語的生活。兩本書都非常吸引人,甚至讓我產生想親自造訪越南的念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二本的作者,她的紀錄手法像在寫心情札記,我也跟著她一起認識了她在越南的房東、越語老師、同學,聽到了他們的故事。同時,因為她的老公是<四方報>的前主編,我也因此認識了這個報社。我很佩服<四方報>成立的精神,也就是要以東南亞的語言建立一個發聲平台,給在台灣的東南亞移工、新住民一個依靠,這是許多媒體不願意做的事,但他們做到了,而且讀者的回饋是正面的。我看見了,以同理心,破除我族中心主義的最美典範。


生科110 馮名逸

我從上學期開始休息學校的馬來語課程,老師非常關注在台移工權益,他本身是在台的馬來西亞華人,從自己的角度分享很多新住民的親身經歷、感悟,讓我深刻地感受到儘管「台灣人」這樣的族群意識是多麼的根深蒂固且排外,許多外國華人來台都經歷過被「嘲笑口音」這件事。我甚至覺得「新住民」這個詞就算是族群分化,將台灣島上居住的人分成「原住民」、「新住民」、「其他(又可以再細分)」。

 


國文112甲林昀萱40820102L

                          今天上課時老師介紹了許多名詞,比如經濟共同體、東亞共同體等,這顯現出了現代國家是無法單獨運作的,必須倚賴國際間無論是經濟還是文化上的相互交流,才能夠促進國家的發展。而亞洲因為歷史因素發展最晚,也和缺少國際接相互合作有著密切的關係,太過破裂的歷史關係導致國家間的仇視,歷史上的情緒也影響到了現在,我們至今有時仍會聽見東亞各國的人民用帶有歧視性的言語攻擊,這也體現了歷史記憶的深刻與影響之遠。還有人口紅利等名詞,在生育率逐漸降低的情況下,人口紅利高的國家便成為了經濟發展的新星,但事情總是一體兩面的,要管理這些眾多的人口,也有許多問題等著政府去解決。另外,老師也讓我們了解了與越南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與習俗,現在台灣的新住民越來越多,我認為這讓台灣成為了一個更多元的國家,台灣人也能透過食物、語言等方式了解更多與自己不同的文化,若是能夠以平常心去接觸這些異國文化,我認為一定能夠開闊我們視野,並豐富自身的文化素養。


國文112邱於晏40820104L  
本堂課主要延續上禮拜的族群議題,介紹台灣近年來蓬勃發展的新族群,我們統稱其為新住民,而這些新住民大多來自東南亞國家,今天的主軸也放在「越南」這個國家的介紹,我們想到越南的第一直覺已經是「越南新娘」,確實越南新娘在台灣新住民佔了不小的比例,但是台灣傳統對於外國新娘是十分排斥的,我的朋友是一名泰國與台灣的混血兒,一開始大家聽到混血兒都覺得興趣勃勃,但當揭曉答案時大家的情緒反而格外冷淡,我認為這樣是抱有「外國的月亮比較圓」的心態,不只是同儕間,長輩們對於東南亞新娘仍有許多不諒解之處,常認為他們和外籍勞工沒有差別,我認為這是台灣人要一同改變的觀念,現在已經是一個世界地球村,而也該破除種族、國籍間的高低之分,不能再生活在既定的觀念裡,每個人都是他們爸 珍貴的孩子,不應該再以家庭背景的不同而排斥,我認為如何接納和自己不一樣的人是這個時代重要的課題。   


臺文系111林芳汝

上完這堂課我才知道南向政策跟新南向政策的差異。

上網查了資料發現竟然還有「新東向政策」,不過這只是學者提出來的計畫,尚未被實踐。而這個計畫會被提出來是因為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積極推動製造業回流政策,此舉讓臺灣廠商躍躍欲試,近期已有不少大廠表達赴美投資意願,包括台塑、鴻海、義聯集團等,台積電也一度傳出赴美設廠,面對臺灣大廠紛紛「東移」,因此學者建議政府啟動「新東向政策」,一次幫企業談好條件並藉此推動台美間的貿易談判,達到互利的效果。

而我想無論是南向政策還是東向政策,主要的目的都是促進國際貿易,建立互惠互利的關係,促進經濟增長,改善人民的生活,而在這樣的目標下,如何尊重不同國族的人也成為一項重要的課題


營養111 洪啟傑

今天的課程由東南亞國協開始延伸,其中有提到外籍配偶的部分,他們的加入使台灣的文化更加多元。外籍配偶像是越南、印尼、菲律賓都是女性比較多,高達90多%,而令我意外的是,泰國居然有30%左右是男性配偶,而原因應該是台灣離婚、年紀大的女性在婚姻市場處於劣勢。此外,泰國男性的做菜、家務能力很好,因而促成泰國的男性與台灣女性的婚姻。後面也認識到了越南的語言、宗教、服裝、節慶等文化特色,這樣上過一次課對他們有了初步了解,希望以後在學校內有機會與他們認識。


設計109劉安琪

這週的課程提到台灣的新住民。因為平常沒有很關注這些議題,加上常在新聞上看到關於外籍看護的負面新聞,對新住民可能還抱持著一些偏頗的想法,今天有學習到很多也改變了自己原先狹隘的視野。我是第一次知道原來泰國因為佛教國家,又有入贅風俗,所以泰國男性與台灣女性通婚的比例很高。還有第二堂課介紹的越南,節慶跟台灣相近,並且也有過使用漢字的歷史。而且能移民來台灣的越僑在越南被視為積極進取的強者,並非台灣人眼中那樣弱勢的存在,他們是懷有移民精神與憧憬的。

由於東南亞有許多國家具有人口紅利,所以東協的經濟系統能與台灣經濟發展互補,有助於台灣產業結構的轉型、台灣的國際化。對於與東南亞互動漸趨密切的現在和未來,我覺得有義務去了解東南亞諸國的文化,並用尊重、平等的胸襟接納。雖然現階段台灣人還是對東南亞的移民抱有先入為主的觀念,但是也要知道很多移民都是努力爭取機會、來台灣努力奮鬥的。


 

音樂112沈仲琪

  老師在課堂中老師提到越南的宗教分為佛教、天主教、高台教、和好較、穆斯林、巴哈伊及印度教,其中我對高台教及和好較比較有興趣。高台教:全稱大道三期普度(越南語:Đạ Đạ o Tam K  Ph Độ ),是1926年起源於越南南部西寧省的一個一神論新興宗教,為越南的第三大宗教。高臺教是各種宗教的一種綜合體,主張「萬教大同」,諸神共處。在高臺教內,有三教、五道的說法,所謂三教是指佛教、聖教和仙教;五道則是指人道:儒道(孔子)、伊道(穆罕默德)、聖道(耶穌)、仙道(老子)和佛道(釋迦牟尼)。和好教:和好佛教(越南語:Ph t giáo Hòa H o /佛教和好),又稱和好教(越南語:Đạ o Hòa H o /道和好)是越南的一個佛教系宗教組織。信仰者認為黃富楚是一名先知,而和好教是19世紀末一個名叫「寶山奇香教」的佛教系宗教組織的傳承。這些傳統的創始人被和好教追隨者視為活佛,拯救人民,並保護越南民族。和好教宣稱在整個越南大約有兩百萬信徒;越南南部的安江、同塔梅、河仙、東川等地,多達90%人信仰。和好教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其對農民們的重視。該教被視為佛教的變體,與佛教不同的是,和好教並不興建寺廟,而是用一塊褐色布代替神像,供品為鮮花和清水,早晚在家向西方禮拜。

資料來源:

https://zh.wikipedia.org/wiki/高臺教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和好教

 

 


國文112 顏筱彤40820125L 

        我對老師上課所說的泰國男性和台灣女性結婚的例子特別有感。通常講到「外籍配偶」,我們首先會聯想到越南新娘,很少人會想到泰國丈夫。而從老師報告的訪問內容中,我也感受到台灣社會對於這些新住民仍存在一定的歧視,導致他們無法與朋友正常往來,當然也更延長了他們融入台灣社會的時間。

        這讓我不禁想到從小長輩們總說:「去嫁一個外國人(通常指歐美國家的人),就可以生一個美麗的混血寶寶,多好啊!」可見在許多人心中,新住民的身份與他們來自的國家有著密切的關聯,其中,東南亞地區的人民最常受到歧視。

        我認為人沒有高低之分,婚姻更不應該存在所謂「優劣」的分別,和誰結婚是每個人的自由權,我們不應該投以異樣眼光,更不該用自己的價值觀去批判他人。這些新住民使台灣社會更加的多元化,我們應當歡迎他們,並盡力幫助他們適應台灣的生活。


華語系_陳玉容_ 40784262i

今天老師講到越南的國家,讓我覺得蠻有興趣,所以我想寫一下關於越南國家,就是「你可能還沒知道的越南」

1. 越南人都會說法文?

因為曾在越南工作的緣故,朋友常問起一些有關越南的事情,其中​​ 夾雜一些刻板印象,像是因為越南曾經受法國殖民,所以很多人猜想在越南講法文是否也通。其實法國殖民時間雖長,但越南脫離法國殖民已超過半個世紀,期間還曾經跟蘇聯密切合作,加上近來韓流席捲東南亞,一幅比較正確的場景應該是:少數年長的老人也許還能說法文,為數不少的中壯年人會說俄文,至於年輕人學英文、日文、韓文、中文才是整個社會的潮流,其實和台灣社會沒有太大差距。一位年紀50歲出頭的越南官員曾對我說:「我的祖父精通中文,我的爸爸精通法文,我留學蘇聯,現在我送我的小孩去美國念書」;我想這是越南豐富歷史進程最好的總結。

2. 越南人不討厭美國人

雖然幾十年前的那場侵略戰爭讓兩國都遭受了巨大的創傷,但越南人並不憎恨美國人。這可能要歸功於他們偉大領袖的諄諄教導。

胡志明曾說:一切都取決於美國人。如果他們想要戰爭20年,那麼我們將戰爭20年。如果他們想要和平,我們就會和平,並邀請他們喝茶。他認為越南應該把重點放在重建國家上。

3. 烏龜是越南的幸運象徵

受中國文化的影響,越南人喜歡烏龜,相信烏龜能給他們帶來好運和健康。同時,烏龜也是長壽的象徵,越南人相信在家裡養龜會延長他們的壽命。 


國文110吳宜曉40620120L:

關於台灣的新住民以及移民,其實可以發現台灣現在對於移民的眼光還是持有刻板印象。而泰國新郎以及泰國新娘所佔的比例也是以女性所佔的比較多,男性是以偏向較低層的勞動為主,而女性則是有較高的社經地位。

關於性別角色,可以分成生理性別以及社會性別,有時候社會性別通常不能代表生理性別,有些時候人們為了符合社會性別的期待而去違反原本的生理性別,這也造成社會上的一大問題。


台文111黎莉

延伸外籍配偶的問題,之前曾看過在路邊外籍新娘的廣告,貼在電線桿上的那種,還公開標價。這不僅是對於女性的不尊重,更是一種族群歧視,好像他們的婚姻是可以以金錢來衡量的。這裡也有保證結婚的「相親」平台(但我認為這也是變相買賣婚姻),大家如果好奇可以進去看一下。

http://www.dearu.org/profile-costs.php


工教112劉玟辰 40870022H

 

第一節課講的是東南亞國協(東協ASEAN)。它總共有10個正式國家: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新加坡(前面是創始國)、汶萊、柬埔寨、寮國、緬甸、越南。我是現在才知道它初期成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防止共產主義勢力擴張以及軍事安全與政治中立,我一直以為它一開始就是經濟發展為目的的組織。後來有說到新南向政策,關於它的「新」是指印度。因為有新南向政策所以我查了一下南向政策和新南向的關係是什麼,南向政策是在1990年代被提出的外交及經濟政策,而新南向政策更加穩固南向政策多了人才培養、雙邊合作,不在只是單方面的海外投資。

第二節課是和外籍配偶及移民相關的話題。其中我讓比較驚訝的訊息是泰國,其他國多為女性只有泰國是男性居多,一般會用配偶移民的女性比較多,因為在一些比較保守國家女性會受到壓迫,且對自由的愛情生活嚮往,往往會選擇走出自己的國家尋找。我曾聽過「買賣外籍配偶」有的會細心對待配偶但有的就不把它當然看,我覺得很不人道(在買賣的觀點上)讓我對外籍配偶的印象是弱者。但聽了老師的課發現並不全都是這樣,也有許多越南移民的配偶是依照自己的意願來的,擁有自己的意見、是力爭上游的佼佼者。

 


學科111 趙亭40711010E

今天第一節課提到了東亞共同體(中日韓共同體),以及為什麼東亞的共同體會發展的比歐盟還要慢。我覺得這個現像很有趣,因為雖然東亞各國都有共同經濟上的目標,但因為各國在歷史背景和發展上有差異,容易產生爭執,因此很難產生共識。

第二節提到sex和gender,sex是指生物性別,而gender是指社會性別,兩者差異主要為sex是先天與生俱來的,而gender是後天社會期望的。社會上通常期望男生短頭髮,女生長頭髮,但這其實沒有一定,每個人都應有權利決定自己的外表,而不是受到社會期待限制。


電機系110級蘇子涵

第一堂課提到,東北亞的國家中日韓三國經濟迅速發展,但政治上缺少共同的目標,導致區域整合發展較晚。但是東協的出現,讓三國得以好好坐下來談。在台灣的角度來看,東協經濟共同體對台灣是個機會,也可以補足台灣所欠缺的人口紅利問題。相較於歐洲使用不同語言,但有共同宗教,拉丁美洲有相同的語言,東南亞相當複雜。對於文化差異的理解,老師舉了一個例子:台灣的麻油雞為坐月子的補品,相當於越南的鴨仔蛋。

第二堂課提到,1990年代出現東南亞新住民。大部分討論到台灣的外籍配偶時,通常為女性。但是泰國新郎在台比例相較於越南等其他國家較高。泰國新郎大多以經濟目的來台灣,女性配偶教育程度和社經地位較高,由於泰國新郎個性溫柔體貼,減少跨國婚姻的衝突。但由老師提供的採訪得知,他們比較不被台灣社會接納。

新南向政策有18個國家:該政策對象國家包括尼、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文萊、越南、緬甸、柬埔寨、老撾、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尼泊爾、斯里蘭卡、不丹、澳大利亞、新西蘭等東南亞、南亞和大洋洲諸國。

東協國家中有人口紅利的三個國家為越南(V)、印尼(I)和菲律賓(P)。其中,越南的人口快破1億。越南的華人講廣東話,在越南最多人信仰的是佛教,再來第二名是天主教,同樣過春節等華人過的節日。因為越南曾經是法國殖民地,現在越南人有著個人浪漫主義。1975年越戰後,大量越南人跑到國外,三分之一的人住在美國,如:加州的小西貢。海外的越南人稱為越僑。


社教 111 張亦萱

今天談到的主題是台灣的新族群分類,以東南亞區域為大宗。說起東南亞,我對這個地區的印象僅止於課本上的知識,以及偶爾在新聞上瞥見的一小部分。當老師在課堂上詢問大家,是否對東南亞國家感到熟悉時,大多數的人也跟我一樣,抱持著陌生的觀念。這讓我想到了政府致力推行的新南向政策。我認為,政策的推動與人民意識,是存在一定程度聯繫的。也就是說,倘若國民對這項議題不重視,或是不放在心上,那麼推動的成效就是有限的。就目前我這輩同溫層的情形來看,大家對東南亞國家的認識似乎並沒有那麼全面,除去課堂上獲取的知識,或許就沒剩下多少了。而隨著東南亞新移民與日俱增,我們的生活勢必會與他們更加密切。那麼不妨從文化認同開始,先學會理解與包容,才有能力應對後續而來的問題。倘若台灣的人們,都能夠對東南亞國家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與認知,那麼在此之下推動新南向政策,也許達成的效益將更加卓越。


社教112 黃瑀喬

上完今天的課程後,發現雖然高中地理有東南亞這個單元,課本中也有簡單介紹東南亞各國的環境與文化,但是我對於東南亞真正的樣貌似乎仍然有些陌生。今天老師詳細介紹了越南,我就想到前陣子在英文課的交流活動中剛好有和來自越南的同學接觸,發現越南受法國曾殖民的影響,很喜歡喝咖啡,並發展出許多富有越南風味的特色咖啡,例如椰子咖啡、優格咖啡等等,令我大開眼界,明明越南離台灣並不遙遠,但是我卻對這個國家缺乏了解,越南雖然有受中華文化影響,但早已發展出不同於華人的文化與生活。在網路上查了資料,發現越南雖然也如中華文化一樣重男輕女,但在經歷戰爭後,男性開始把女性當作民族英雄,因為當男人上了戰場,是女性堅強地養家,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另外,由於同時受到中國及法國文化的影響,使越南男性婚前十分浪漫,婚後就變成大男人,是個十分有趣的現象。

參考資料 : https://dq.yam.com/post.php?id=5980


英語112 賴維佐

今天講到現今台灣的另一大宗民族——新住民。對的,當初對東南亞的這些族群也存在偏見,以為來到台灣婚嫁的都是女性,想不到泰國是整個東南亞地區男生嫁到國外佔最多比例的國家。老師也討論到泰國當地對於婚嫁的態度,男生通常都是入贅到女生的家裡。

除此之外,老師也談到當這些泰國的男性配偶來到台灣之後,常會有語言的障礙、習俗的差異還有女方家人朋友的冷漠。反映到我身上,我遇到那些走在街頭,臉孔五官深邃的移工們,我的感覺也是不理解,這堂課的目標是要讓我理解文化的差異,尊重不同的文化,透過了解並體悟世界上的每個文化都是平等的。


教育112 林芙名

這禮拜的課程接續著上禮拜,卻又有所不同,印象最深的是今天提到東協組織的部分。這是國高中上社會課時提過的區域組織,不只地理課提過的,其實以前公民課本也會寫,近代歷史也會介紹,因為東協組織在整個社會發展下地位越來越重要,涵蓋世界眾多人口,雖然貿易收入還沒歐盟或北美自由貿易區來的高,但發展的確不容小覷。另外,老師說到鴨仔蛋,讓我想起一個關於天氣和蛋的文章,內容提到最近全球暖化的嚴重,鴨仔蛋放久都可以孵出小鴨,我不確定是不是真的,但真的隨著暖化越來越嚴重,夏天也越來越不舒服,或許鴨仔蛋的保存期限真的也受到影響了。

 


教育 112 劉名媛

今天課程主題從上次的國內族群移民轉移探討國外及外籍勞工和新住民,一開始老師提及我族中心主義,顧名思義是指認為自身的文化優越於他國,以自我中心的角度主觀批判他國習俗與文化,進而對其產生偏見,例如:庫德族的種族問題。

 

此外,老師也介紹了新住民與外籍勞工的差異,新住民是以婚姻事實為由,而外籍勞工則是來台從事工作,互動關係建立在工作上。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師在課堂上所提及因跨國婚姻所移民的人口大多是女性,很少人在講到外籍配偶的議題時會想到男性,我認為有一部份的原因可能是社會脈絡所造成,有可能是在父權體制的運作下造成男性配偶少的影響,然而我也無確切證據證明此說法是有關連的。

 

雖然大部分的人都了解友善對待新住民的道理,政府在此方面也給予許多照護,然而有時我們還是會不自覺地帶有偏見去評斷他們,在教育現場也常常看到學生受到家庭背景的影響而被排擠的現象,我認為在此部份需要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盡可能讓孩子從小就體認到每個個體都很獨特且備受尊重。

補充網址: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65/article/6577


 

社教112 林小媛:

 

東南亞國家協會:印尼、越南、寮國、汶萊、泰國、緬甸、菲律賓、柬埔寨、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十國所組成之政府間國際組織,主張以對話方式推動區域內政治、經濟與社會合作。

 

數據顯示,每八個新生兒,就有一個母親是外籍新娘或大陸新娘。這些新台灣之子或新台灣之女,將說著帶有越南、印尼、菲律賓、泰國腔的國語或台語,帶來更多不同的母語和異國文化。

 

但他們和他們的母親正受著什麼樣的台灣待遇?如老師上課所提,甚至有些外籍配偶因為語言隔閡的關係,導致削減參與台灣公共活動的意願,甚至不願意露臉,但這真的有我們所想的那麼簡單嘛?

 

在台灣陷於自我認同、統獨之爭、急功近利重重漩渦時,但東南亞文化裡的樂天知命、勤奮儉樸也值得台灣人學習。

 

移民問題從現在開始就未雨綢繆,建立明確的移民政策及專責機構,妥為規劃,才能保障一個未來美好的台灣。


公領112黃昶騰

從今天的課程其實看得出來臺灣的族群中心主義。特別是在面對跨國婚姻的部分,老師提到多組佳偶,都出現臺灣人對於泰國籍的先生有所排斥,這讓我感到十分訝異,究竟為什麼會對這樣的跨國聯姻感到反感呢?我猜是不是這些排擠他人的人都將「泰勞」「外勞」這種外籍移工的刻板印象深深的烙印在腦海中,才導致這樣的情形。甚至從歷史與經濟上來看,可能覺得這樣的婚姻不過是另外一方高攀臺灣人,甚至會用更難聽得的字眼:是不是覬覦臺灣人的錢財。而我認為這也代表我們也該重新檢視自己的教育了。很多時候我們對西方人(特別是白人)都沒有出現這樣的排斥,甚至對於跟白人的跨國婚姻感到嚮往;但是對於其他人種的聯姻就感到興趣區缺缺甚至是排斥(可能是對黑人或是東南亞的國家),就好像臺灣人比較優秀,其他東南亞國家的人都是比較次等的。這很值得我們思考,是不是在臺灣人心中也有「白種人中心主義」甚至是「我族中心主義」呢?把同樣的條件放出來,只會覺得白種人的都好棒棒,例如:跨國聯姻來臺灣,對白種人只會覺得:哇~好辛苦,離家好遠喔;但反觀另一群非白人的外國人,反而會保持著戒心,甚至是感到反感與不屑,覺得他們可能是看上臺灣人的錢或是臺灣完善的社會安全制度。當臺灣人覺得最美的風景是人的時候,我們之間卻出現這樣的差別待遇,是不是有點諷刺呢?

老師這次的課程也有講到新南向政策,新南向政策是臺灣因應東協的崛起、新移民與擴大對東協與紐奧市場的連結所推行的政策。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這是好處,對臺灣而言起碼可以減輕對中國的依存度;再者,如果有一天,東協進行區域整合,起碼我們是可以打的進去這個整合之中的,甚至可能提早準備好因應之道(不過中國因素就很難說了)。我想我們可以趁著現在臺灣在推動新南向政策的同時,重新審視教育的內容,並導正前述的價值觀,不是東南亞國家的人就不是「外國人」,也並非東南亞移工都是「瑪麗雅」;也不是菲律賓的英文老師講的英文就不正確等。很多偏見都還存在著,當我們講求平權的時候,也要保障其他在臺灣的外國人才對。

而老師在課堂上也講到,亞洲的文化之特色,有著錯綜復雜的關係,人種相近、歷史似乎也有幾分相似,但文化的呈現卻截然不同,我想這也是亞洲很吸引其他人的地方吧!自亞洲的每一個國家都有它吸引人的地方,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特色。不過我們常秉持著對白種人的嚮往,而比較少到這些國家深度旅遊;反而會去歐洲或北美洲。我想這也是臺灣做得不足的地方。


公領112 許民甫

新住民是構成台灣人口結構很新興的元素。但他們常常並不容易融入台灣社會,如老師上課中提到的許多對夫妻,他們的跨國婚姻通常難以被台灣社會接受,其中外籍新郎的接受度又比外籍新娘更低。正常來說,所謂「外籍」,應該算上所有外國人,但現今所謂「外籍」,人們通常會直接聯想到東南亞國家。而同樣是外國人,美國人,或日本人等等在台灣所受到的對待通成都會比泰國,越南等國好很多。因為台灣人已對東南亞產生文化與經濟水準落後的既定印象,儘管其未必為真。種族優越也是原因之一,如白人歧視黑人,黑人又歧視亞洲人,而東南亞國家則落在亞洲人的最底層。此外,前述之外籍新郎的問題,主要是因為台灣社會目前仍受所謂隻大中華文化,也就是所謂儒家文化所影響,故原則上仍屬父權社會,將女兒嫁給既定印像中較為落後之外配,不太符合傳統觀念,故不易被接受。平等也是台灣的自由價值之一,應該要尊重他人,人並沒有高低之分,不論是錢財、血統等等都不應做為區分階級的依據。不能為了所謂既得利益者之利益而犧牲同樣居住在台灣的其他族群。


 

國文112 梁嘉妤

        第一堂課老師提到東南亞國協,最早成立時作為防止區內共產主義擴張,側重軍事安全的組織,而在冷戰結束後,加入原先為共產國家的越南與寮國,轉型為重視經濟發展的組織,到現今共有十個國家,另有一個候選國東帝汶和觀察國巴布亞紐幾內亞。

        我原以為這十國文化相似性相較其他區域組織(如歐盟和非洲聯盟)來得高,信仰也較統一,多為佛教、天主教和伊斯蘭教,因此在發展上阻力可能較其他組織小,事實上卻因為產業發展的不同方向,反而讓區域內的經濟政策難以統一;此外,東南亞國協不只侷限於區域內互動,也積極與其他東亞國家聯絡,如東協加一(中國)、東協加三(中國、日本、韓國),甚至與紐西蘭和澳洲一同組十五國的東協高峰會RCEP,由地圖上來看,這範圍包含幾乎整個東亞,除了台灣,台灣長久都處於這樣被排擠且尷尬的位置,雖然位於太平洋西方交通樞紐,但在政府組織的參與上時常被打壓,若是台灣能加入會談,對於台灣的經濟發展和新南向政策的推行想必更為順遂。

        另外,我也是今天才知道新南向政策之所以稱為「新」是因為印度的關係,雖然不知道具體成效如何,但我認為這個主動向外擴展的行為很適合現在的台灣,其他國家不主動釋出善意,就由我們自己爭取被看見的機會。

        第二堂課則提到有關外籍配偶的課題,的確很少聽到「泰國新郎」、「越南新郎」,而多以外籍新娘為主,這些女孩來到台灣,卻常常備受歧視,甚至他們的小孩也會因為母親不是台灣人而被嘲笑。我們要學習尊重所有不同文化的人們,新住民現在已經成為台灣的第五大族群,應要好好重視他們的權益,讓他們知道台灣也是十分重視他們的,而這也是這堂課學習這麼多跨文化領域所最終要達到的目標——尊重。


 

教育112 鄭日昇

關於這次課堂我最有印象的應該就是東協,説實話我對於東協一開始的印象較偏向於不看好,雖然東南亞也有不少國家持續發展,甚至也存有發達國家,卻因爲刻板印象普遍認爲大部分國家就是較落後國家,事實確實如此,透過這次的議題,讓我清楚知道近年來東協國家的崛起,也吸引更多國家注意,尤其類似新南向的政策,説明了東南亞在世界更多的聯係,促進了各國發展與交流,提高國家經濟格局以及多元文化性。

 

歷史110 李祥瑜

上次老師在課堂中提到「東南亞國協」的部分,結果對其了解的同學總體而言比例不高,讓人不禁感到一些感慨。台灣雖在文化上與東亞及東北較為相似,但就地理上而言,我們與東南亞則較為接近,甚至台灣的原住民可能還與東南亞諸民族有親緣關係;然而面對這些「血親」或者「鄰居」,對於他們常常是置若罔聞,關注度遠不及其他歐美國家,對於一個有意要發展「新南向政策」的國家而言,這種心態應該要稍作修正。

關於與台灣與東南亞的跨國婚姻部分,通常我們會聯想到越南或印尼的新娘等等,但總會忽略東南亞新郎的部分,雖然跟新娘人數比起來較少,但也是一批不可忽視的存在,尤其是泰國是東南亞新郎中比例最高者,這個現像也值得探討。然而無論是東南亞新娘或是新郎,感覺在台灣都會若有若無的受到歧視,尤其是相比於歐美國家的外籍配偶而言,似乎「外國人」一詞只用於代表金髮碧眼的高加索人種,對於其他民族而言則不會如此稱呼;此外,台灣人常將與東南亞嫁娶者視為社經地位或經濟狀況不佳者,對於來台的東南亞配偶也常有異樣的眼光,我認為這種種族歧視的行為實在不太可取。

其實東南亞是現在世界新興的一股勢力,台灣人應該要改變自己的偏見,用平等的觀念看待他們,才是尊重他人且有利於自己的行為。


光電112 王俊翔

延續上次的族群議題,這次老師介紹到了新住民議題的部分,我認為新住民們除了生活和語言上的障礙,更存在著歧視和文化不適應之類的問題,該如何幫助他們適應這片土地和讓大眾擁有一顆包羅各種文化的心態,是值得我們深深省思的議題。這次也有特別介紹到了東南亞的越南,從宗教文化到語言等等,均有深入淺出的講解,非常期待下一次的各國續集的介紹。


 

圖傳112李竺芸

這次老師在課堂上講到東南亞國協,以前在宮中地理課本裡看到東南亞國協,只知道要把協會裡的國家名字背起來,並沒有再多加深入,但透過今天的老師的講課,對東南亞國協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東南亞國協最早的成立目的是為了防止共產勢力的擴張,然而以共產主義為主的中國卻在1997年加入東南亞國協,而地處東亞與東南亞交界處的台灣,一直以來也一直積極爭取加入該協會,台灣在中華經濟研究院成立了台灣東協中心,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加入東南亞國協。

 


國文110 黃怡熒


今天老師上課提及了外籍勞工和新住民的概念。
這個議題也延伸了外籍新娘的部分。我本身為馬來西亞人,馬來西亞有許多的外籍勞工,我們堅稱為「外勞」。他們是為了生計而到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每一天努力的工作再把薪水寄回家。我曾經於外勞聊過天,聽他們說他們所寄回去的錢足夠很多年的生活費甚至可以建造房子。有部分的外勞的生活環境其實很惡劣。雖然身在異鄉為異客,但他們也有自己的樂趣,例如,下班的時候玩藤球,假日的時候到旅遊勝地遊玩,甚至還學會了直播給其他朋友看。而「外籍新娘」這部分,我認為我們不應該帶著有色的眼光去看待。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必須存在而且保持。此外,我以為這是我第一次,聽過「東南亞國協」這詞彙。但我上網查了後,原來馬來西亞稱之為「東盟」或Asean。還有!我還想去越南玩!


教育112 李子盈

從以前的亞洲四小龍,到現在的東南亞國協,這些會成立是為了要維護各國的經濟發展,同時也一起交流。這堂課中,也讓我們知道,除了歐美強國,東南亞國家也在慢慢進步和強大。台灣向南政策,也是一個正確的選擇。老師也介紹了關於越南,挺有趣的。希望有朝一日大家會擺脫對東南亞的那些刻板印象,因為東南亞國家也是很強的。

 

 

物理109 吳孟哲

這次的課程老師從東南亞國協開始延伸,然後講到了外籍配偶的部分,

看到同學的討論中所說的外籍新娘的延伸問題,也說到有看到外籍新娘的廣告,這讓我想到之前看過的一部電影,老莫的春天,講述的是在過去只要花錢就能買到老婆,同樣都是物化女性,對女性的不尊重,雖然並不是全部的人都是這樣的觀念,但我認為愛情不是錢可以衡量的。

 


教育 112顏兆霆

    這周老師一開始就談到了關於東南亞國協的議題,雖然這個組織起出的創見理念是要防堵共產勢力擴張,倒是隨著蘇聯瓦解,以及世界逐漸變成國際化社會,現在這個團體就是一個很能代表東南亞區的組織,可是這個組織不僅只有東南亞的國家,甚至在之後也有 +1 +3 +6 等向其他國家合作的趨向,就如同老師在課堂上所說是因為要可以跟東北亞地區合作,如此這個組織才能夠進步,總之在前面的介紹聽到了很多高中地理課沒有聽過的事情,受益良多。

 

 

人發112 曾霖耀

 今天上課時老師主要講述新南向政策的國家,介紹了經濟共同體、東協共同體等,說明東南亞國家為了能與外國抗衡而團結一致,也能從彼此之間的互動增進政經關係。老師提到了新南向政策的內容,讓我知道這次政策跟之前李登輝總統的南向政策差了哪些國家,當中老師特別提到自己的建議有被採納,實屬不易。在臺灣的外籍移工和配偶越來越多,我之前到我爸的工廠打工,裡面大部分的人都是東南亞人,我認為他們很大方、吃苦耐勞且不怕死,假日會去山上抓些野生動物,也常常請我喝飲料。不過因為神經大條,對一些法律問題願意挺而走險。

老師提到了之前做的研究報告,東南亞配偶中泰國男性與台灣女性結婚的比例特別高,這是很特別的現象。台灣女性認為泰國男性很溫柔體貼,可惜無法融入台灣男生的社交活動,是比較困擾的地方。另外越南華人村主要說廣東話,讓我知道原來還有東南亞的移民是說廣東話,而不是北京話或閩南語。

台灣利用這次疫情的機會幫助東南亞國家防疫,輔助台灣的新南向政策,希望藉此讓台灣更多的進入東南亞地區,讓台灣不再東協+6的架構下被孤立,是很有意義的行動。

 


 

英語111 孟思婕

 

這堂課裡有提到關於在台東南亞的人的狀況。從以前開始,就有許多人從東南亞移到台灣,為了工作或生活,其中必定產生了不少的文化衝突。時至今日,我們感覺對東南亞的文化還是不太熟悉。如果可以加強對身邊不同國籍的人的文化教育的話,也許可以更認識彼此也可以更能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

 


 

國文 112 彭敬哲

 

東南亞國家聯盟 ASEAN, 簡稱東盟、東協、亞細安,由十個國家所共同組成,包括了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文萊、柬埔寨、老撾、緬甸及越南。東南亞國家許多都是新興國家,在二戰後逐漸脫離殖民主義的束縛,更爲了地方上的合作組了東盟。東南亞國家人種複雜,文化背景及宗教也非常多,而越南則受以中國爲主的東亞文化影響深遠,在節日、文字歷史上與華人習俗都有許多相似之處。老師說到東盟類似於歐盟的性質,我覺得東南亞國家所存在的發展潛力非常大,因爲東南亞許多國家都是較後期才發展,而無論是在國家土地的利用或規劃都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此外,天然資源之豐富、較穩定的區域及科技發達的當今時代似乎也是有利於國家發展的因素。新加坡因爲國家面積較小可能就例外,而以金融、科技、港口等爲主要經濟發展。我想臺灣政府的新南下政策也是看重這些因素,另外加上了印度、澳洲和紐西蘭三國,而印度作爲人口第二大國,在經濟的合作上要能突破也是非常好的事情。


 

人發110 吳睿彥

現在有許許多多的新住民和我們一起居住在台灣這個島上。而提到新住民,第一個想到的常常都是東南亞國家的人,不僅僅是因爲地理位置相近,還有另一個原因是國際上的往來密切。從之前提到的新南進政策和許許多多的跨國企業、跨國就業等等,都可以看出我們和他們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在東南亞的許多國家當中,又屬老師上課提到的VIP(越南、印尼、菲律賓)和台灣有著更強的連結,台灣有越來越多的越南、印度和菲律賓的餐廳及食品,甚至還會舉辦不同國家的文化活動,讓新住民們在熟悉的文化中好好的慶祝,更藉此促進文化交流。雖然新住民的文化和我們原本的文化可能有著不同,但是我們還是尊重彼此的差異,像是鴨子蛋雖然讓某些人很不能接受,但是對於菲律賓人來說,卻是一道美食,我們不應該因為文化差異或甚至民族主義,而給新住民們貼上標籤。相反的應該要包容對方的文化,這樣才能使充斥多元文化的社會,有著正向的氛圍和改變,而非處處都是歧視及不諒解。


化學109林碩彥

我對新住民印象最深刻的事就是我高三的時候,那時候大家都在準備學測,結果有一位同學跑來說她已經保送台大了,所有同學都很驚訝,後來他解釋說自己的媽媽是新住民,我們才知道原來新住民比原住民還強,因為原住民只能加分,新住民的小孩可以直接申請然後保送,只能說每個人出生的位置不能選擇,有些人含著金湯匙,有些人得努力老半天,這世界的不公平永遠解決不了,不管在哪一方面都會有不平衡的地方,而我們什麼也做不了,只能認命珍惜。

 

國文112  詹靜宜

自己的舅媽是新住民,越南人。從小到大,看著舅媽一個字一個字學習華語,筆跡工整,寫作業寫得比誰都勤奮,只有和家人講國際電話時會用母語。深深覺得新住民為了適應自己的第二家鄉實在非常不容易。生活習慣也是一個困難點,越式料理總是愛用於路之類的香料,但她的孩子卻可能不能接受,以至於經常是煮了卻乏人問津,可是自己又想念家鄉味,雖然也可以自己煮自己的分,但愛好部女愛人分享想必是寂寞的。我以前好羨慕我的表姊表弟,認為他們可以免費學到第二外語真是作為混血兒的大優勢。但是我後來發現,其實有些人是會羞於說出自己的父母是外籍配偶這件事,這令我感到非常奇怪,不過也呼應了上一周的主題,這也許是內心身處認為對方的文化不及自己,是次文化導致的刻板想法。但不可否認,許多外配的努力程度真的比本國人積極太多了,實話說根本沒有人有資格去做任何批評。人用自己的方式認真生活是一件莫大的、值得嘉許的事,而看輕、藐視別人其實最終都是向著自己。


彭晨芯 華語109 40585125I

 

本周主題是了解越南國家。越南的首都是河內。但河內並不是經濟最發達的城市,胡志明才是越南最大的城市,湄公河流域是越南最繁榮的地方。

宗教

          越南主要有六大宗教第一個是佛教,越南最大的宗教第二是天主教:1533年傳入越南,發展迅速第三是基督新教,第四是高台教:是1926年吳文昭、黎文忠揉和佛教、基督教、道教、儒教創立的本土宗教,在越南南部有大量信眾。第五是和好教:1939年黃富楚創立,有不少信徒。最後是伊斯蘭教:主要為生活在越南南部的部分佔族人所信奉,人數不多。

語言

     越南是一個多語言、多民族的國家,官方正式認定公佈的民族共有54族。其中主體民族京族佔85.7%,其餘53個少數民族佔14.3%。京族人就是一般常稱的越南人,母語為越南語。

風俗禁忌

     越南文化在歷史上曾經受到中國、法國、美國等不同國家的影響,從而導致現在傳統風俗習慣的淡化,但是作為遊客應該適當記住一些基本的日常禁忌,表現出良好的素質,為遊客與當地人彼此都贏得尊重。

禁忌

1.不能用腳指物,席地而坐時不能用腳對著人,不能從坐臥的人身上跨過去,否則視為對人的不尊重。

2.進屋要脫鞋,否則認為是看不起主人。

3.不要隨意摸別人的頭部,包括小孩。

4.忌用左手行禮、進食、送物和接物。

5.越南人忌諱三人合影,不能用一根火柴或打火機連續給三個人點煙,認為不吉利。

 

資工111 許庭瑋

我認為除了之前提到的原住民議題外,大家最不熟悉的就是關於新住民這一塊了,畢竟新住民是全球化的這個時代才開始的,有些人甚至不能理解及包容新住民們。我對於越南原本也是不太了解,但經過這堂課讓我希望未來可以有機會更進一步去了解越南,並想到在台灣開的越南餐廳吃吃看越南料理。


阿杜絲 班基努安 表藝111

台灣是族群多元文化複雜的地方,有很多表面上的政策會帶給社會很多不理解的爭議,但還是一樣的話,如果不願意放下偏見去了解彼此,那麼分岐會一直存在在社會當中。我部落有一家早餐店的老闆娘是越南人,他勤奮工作也把母語學得嚇嚇叫,也很盡力參與部落事務,他也獲得了大家的認同我們就是一家人,所以當我們學會互相包容體諒時,這世界會充滿溫暖的!

 

 

這堂課講到了台灣的新住民,平常在新聞上看到一些關於外籍看護的負面新聞,之前又有youtuber拍幫傭私自逃跑的影片,所以對他們抱持著不好的刻板印象,今天老師講的課讓我改變了對他們的想法,我領悟到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他們只是與我們生長環境不同,因此造就了文化上的差異而已。第二堂課老師介紹了越南,受中國文化影響,與台灣風俗習慣相近,並且越文字大部分音調與漢字相似。上了今天的課之後,通過老師的講解,我發現我更能以正面且多元的角度去看待我不熟悉、或是原本抱持著不認同態度的文化,很多事我們無法認同,其實只是因為不了解,通過不同角度去看待,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這堂課講到了台灣的新住民,平常在新聞上看到一些關於外籍看護的負面新聞,之前又有youtuber拍幫傭私自逃跑的影片,所以對他們抱持著不好的刻板印象,今天老師講的課讓我改變了對他們的想法,我領悟到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他們只是與我們生長環境不同,因此造就了文化上的差異而已。第二堂課老師介紹了越南,受中國文化影響,與台灣風俗習慣相近,並且越文字大部分音調與漢字相似。上了今天的課之後,通過老師的講解,我發現我更能以正面且多元的角度去看待我不熟悉、或是原本抱持著不認同態度的文化,很多事我們無法認同,其實只是因為不了解,通過不同角度去看待,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這堂課講到了台灣的新住民,平常在新聞上看到一些關於外籍看護的負面新聞,之前又有youtuber拍幫傭私自逃跑的影片,所以對他們抱持著不好的刻板印象,今天老師講的課讓我改變了對他們的想法,我領悟到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他們只是與我們生長環境不同,因此造就了文化上的差異而已。第二堂課老師介紹了越南,受中國文化影響,與台灣風俗習慣相近,並且越文字大部分音調與漢字相似。上了今天的課之後,通過老師的講解,我發現我更能以正面且多元的角度去看待我不熟悉、或是原本抱持著不認同態度的文化,很多事我們無法認同,其實只是因為不了解,通過不同角度去看待,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這堂課講到了台灣的新住民,平常在新聞上看到一些關於外籍看護的負面新聞,之前又有youtuber拍幫傭私自逃跑的影片,所以對他們抱持著不好的刻板印象,今天老師講的課讓我改變了對他們的想法,我領悟到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他們只是與我們生長環境不同,因此造就了文化上的差異而已。第二堂課老師介紹了越南,受中國文化影響,與台灣風俗習慣相近,並且越文字大部分音調與漢字相似。上了今天的課之後,通過老師的講解,我發現我更能以正面且多元的角度去看待我不熟悉、或是原本抱持著不認同態度的文化,很多事我們無法認同,其實只是因為不了解,通過不同角度去看待,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這堂課講到了台灣的新住民,平常在新聞上看到一些關於外籍看護的負面新聞,之前又有youtuber拍幫傭私自逃跑的影片,所以對他們抱持著不好的刻板印象,今天老師講的課讓我改變了對他們的想法,我領悟到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他們只是與我們生長環境不同,因此造就了文化上的差異而已。第二堂課老師介紹了越南,受中國文化影響,與台灣風俗習慣相近,並且越文字大部分音調與漢字相似。上了今天的課之後,通過老師的講解,我發現我更能以正面且多元的角度去看待我不熟悉、或是原本抱持著不認同態度的文化,很多事我們無法認同,其實只是因為不了解,通過不同角度去看待,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這堂課講到了台灣的新住民,平常在新聞上看到一些關於外籍看護的負面新聞,之前又有youtuber拍幫傭私自逃跑的影片,所以對他們抱持著不好的刻板印象,今天老師講的課讓我改變了對他們的想法,我領悟到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他們只是與我們生長環境不同,因此造就了文化上的差異而已。第二堂課老師介紹了越南,受中國文化影響,與台灣風俗習慣相近,並且越文字大部分音調與漢字相似。上了今天的課之後,通過老師的講解,我發現我更能以正面且多元的角度去看待我不熟悉、或是原本抱持著不認同態度的文化,很多事我們無法認同,其實只是因為不了解,通過不同角度去看待,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這堂課講到了台灣的新住民,平常在新聞上看到一些關於外籍看護的負面新聞,之前又有youtuber拍幫傭私自逃跑的影片,所以對他們抱持著不好的刻板印象,今天老師講的課讓我改變了對他們的想法,我領悟到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他們只是與我們生長環境不同,因此造就了文化上的差異而已。第二堂課老師介紹了越南,受中國文化影響,與台灣風俗習慣相近,並且越文字大部分音調與漢字相似。上了今天的課之後,通過老師的講解,我發現我更能以正面且多元的角度去看待我不熟悉、或是原本抱持著不認同態度的文化,很多事我們無法認同,其實只是因為不了解,通過不同角度去看待,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這堂課講到了台灣的新住民,平常在新聞上看到一些關於外籍看護的負面新聞,之前又有youtuber拍幫傭私自逃跑的影片,所以對他們抱持著不好的刻板印象,今天老師講的課讓我改變了對他們的想法,我領悟到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他們只是與我們生長環境不同,因此造就了文化上的差異而已。第二堂課老師介紹了越南,受中國文化影響,與台灣風俗習慣相近,並且越文字大部分音調與漢字相似。上了今天的課之後,通過老師的講解,我發現我更能以正面且多元的角度去看待我不熟悉、或是原本抱持著不認同態度的文化,很多事我們無法認同,其實只是因為不了解,通過不同角度去看待,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這堂課講到了台灣的新住民,平常在新聞上看到一些關於外籍看護的負面新聞,之前又有youtuber拍幫傭私自逃跑的影片,所以對他們抱持著不好的刻板印象,今天老師講的課讓我改變了對他們的想法,我領悟到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他們只是與我們生長環境不同,因此造就了文化上的差異而已。第二堂課老師介紹了越南,受中國文化影響,與台灣風俗習慣相近,並且越文字大部分音調與漢字相似。上了今天的課之後,通過老師的講解,我發現我更能以正面且多元的角度去看待我不熟悉、或是原本抱持著不認同態度的文化,很多事我們無法認同,其實只是因為不了解,通過不同角度去看待,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這堂課講到了台灣的新住民,平常在新聞上看到一些關於外籍看護的負面新聞,之前又有youtuber拍幫傭私自逃跑的影片,所以對他們抱持著不好的刻板印象,今天老師講的課讓我改變了對他們的想法,我領悟到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他們只是與我們生長環境不同,因此造就了文化上的差異而已。第二堂課老師介紹了越南,受中國文化影響,與台灣風俗習慣相近,並且越文字大部分音調與漢字相似。上了今天的課之後,通過老師的講解,我發現我更能以正面且多元的角度去看待我不熟悉、或是原本抱持著不認同態度的文化,很多事我們無法認同,其實只是因為不了解,通過不同角度去看待,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第二堂課老師介紹了越南,受中國文化影響,與台灣風俗習慣相近,並且越文字大部分音調與漢字相似。上了今天的課之後,通過老師的講解,我發現我更能以正面且多元的角度去看待我不熟悉、或是原本抱持著不認同態度的文化,很多事我們無法認同,其實只是因為不了解,通過不同角度去看待,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很多事我們無法認同,其實只是因為不了解,通過不同角度去看待,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很多事我們無法認同,其實只是因為不了解,通過不同角度去看待,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這周的課堂延續上次討論關於台灣多元族群的課題,而這次的主體是新住民。老師上課特別提出新住民與國際移工的差別點,前者多是因為婚姻因素而移民來台灣,因而屬於長期移居者。而國際移工是由於工作因素,所以多為短期移居。

【資訊圖表】從數據中看在台新移民https://stoi087163.wordpress.com/2018/12/25/taiwan-immigrant-data/

。整理出新移民在台灣的分布多在於六都,新北市擁有最多的新移民人數而新移民比例最高的縣市是桃園市。

身為在桃園長大的人,雖然不清楚在其他的縣市風貌中新住民的樣態,但是不得不認同桃園有許多跟新住民相關的風貌,除了後站有東南亞的商圈外,路上也時常有販賣東南亞的道地小吃店。

國文112 林芙戎

 

電機系110應仁翔

台灣雖然有很多新住民,但可以看的出來大部分的台灣人對新住民們還是有一些刻板印象,隨然不到歧視,但對於文化的不了解,而顯現了貶低他人讓自己產生優越感,我們應該體會到生長環境的不同造成的文化差異並給予尊重


人發111  陳品妤

本周的課程延續上星期多元族群的議題,提到了新住民的概念。我發現自己對於東南亞的氣候、地形、歷史等等都有著一定的認知,卻忽略了組成一個國家最重要的因素—「人」。由於在生活和求學過程中對於新住民的接觸非常少,因此我對於新住民的概念大多都停留在課本上的知識,以及來自社群媒體的片面報導,這才赫然發現我們雖然口口聲聲說要尊重多元族群、推進新南向政策,卻仍然對他們抱持著些許無形的負面刻板印象。透過這堂課我終於更深入的了解真實的新住民,也持續學習用更多元的觀點與尊重的態度去看待各個族群。


 

國文112 葉瀚洋

本週的課堂提及到台灣的新住民議題,這讓我想起台灣某位總統侯選人曾經說過「瑪麗亞怎麼變成了我們老師」、「鳳凰都飛走了,進來了一大堆雞」等歧視性的話語,可見依然有一部分台灣人對東南亞的新住民有刻板印象,例如沒有文化、低學歷等。事實上,台灣的大學錄取了為數不少的東南亞學生,亦有很多東南亞新住民在台灣落地生根,我曾在網路上得知一位東南亞的新住民擔任一所國小的校長,可見新住民能夠很好的融合台灣人的生活,亦能貢獻社會。在香港,我們在九龍有一座大廈名為「重慶大廈」,是香港東南亞新住民的聚集地,他們多以經營餐廳或開雜貨店維生,自力更生,亦與華人相處融恰,例如每年都會舉辦撥水節與華人一同慶祝泰國的新年。因此我相信只要我們能放下對他們的成見,互相包容及學習彼此的文化差異,新住民也應該被視為台灣的一分子。同樣,在外地來台的新住民也好、學生也好,也應該努力融入當地的生活,多跟本地人交朋友,成為一位優良、文明的地球村村民,才能得到當地人的尊重。

 


歷史112 黃珈醇 40822053L

現代全球化提供外籍移工得以在外國獲取工作機會,台灣也因此有許多新住民,但在以往我們往往稱之為帶有貶低意涵的"外勞",認為他們便是來做其他人不想做的工作。但是這便落入了族群中心主義的思維當中,若是換位思考,台灣人到其他較先進國家工作可能也會有這樣的困境,因此我們應該看到他們的困難,並且給予協助,甚至應該進一步認識他們的文化,了解彼此的相同、差異,才能做到真正的尊重包容。

Comments (2)

鄧羽涵 said

at 7:11 pm on Jun 26, 2020

本週的課程提及了新住民的議題,先講到了新住民和外籍勞工的差別,新住民是因為婚姻而來到台灣長期居住,而外籍勞工則是因為工作來到台灣短期居住。新住民來到台灣會遇到許多困難,來到一個陌生地方的恐慌感,語言、文化的適應,經過這堂課老師的講解後,我才發現我對他們所知甚少,透過這堂課我才更深入了解了真實的新住民。

鄧羽涵 said

at 7:23 pm on Jun 26, 2020

生科112甲 鄧羽涵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