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Whenever you search in PBworks, Dokkio Sidebar (from the makers of PBworks) will run the same search in your Drive, Dropbox, OneDrive, Gmail, and Slack. Now you can find what you're looking for wherever it lives. Try Dokkio Sidebar for free.

View
 

02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林法蓉 2 years, 8 months ago

教育110 池欣欣40600133E

我生長於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每一族群的文化皆爲獨一無二,即使不忍同,我們也不應去批評。尤其是少數族群的文化,較不受大衆所認識,但文化之存在與典故必有其原因。若大家不遵重彼此的文化,進而導致文化沒落甚是消失,這必定是一大損失。臺灣擁有許多少數民族,但願意主動瞭解其文化的民衆卻少之又少。針對此,政府與民間應相輔相成,協力維護文化之傳承,而這也將由我們每一個人開始做起。 


人發112 陳昱安:
文化與文化之間並無高低及優劣之分,在保有自己原先的文化下,也應學會去理解、尊重、包容其他文化。無論是面對面的溝通抑或是書面形式的溝通,正因為溝通是雙向的,所以我們更應該設身處地地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畢竟我們習以為常的溝通用語對其他文化的人而言可能無法理解,此時若能互相體諒,表達者用清晰易懂的方式陳述,聆聽者若有不懂的地方時願意提問而不妄加揣測,便能促成一次適當地跨文化溝通。
而文化之間的差異性也是我們必須注意的,尤其是當我們到他國旅遊時,應該要入境隨俗,避免做出不適當的行為或說出不恰當的言語。例如在台灣,許多長輩會以「摸頭」的行為來表達對晚輩的關愛與疼惜,但若今天到了泰國,「摸頭」的行為是大不敬,因為泰國人認為摸頭的行為會將頭上守護自己的神明趕走,帶來厄運。所以在踏入其他文化圈之前,若能事先做足功課,除了可以避免產生不必要的問題,更可以增進良性的互動關係。


國文系一甲 林昀萱 40820102l

跨文化素養是我們面臨全球化時一定需要備有的,而影片中有些地方的生活習慣在我們眼中可能很奇怪,比如非洲人某些地方的人用樹枝刷牙,日本人用塌塌米並習慣跪坐,但實際上卻是因為我們帶著有色眼鏡去檢視他人,若我們能放下自己的成見,以寬大的胸襟去接受並了解地球上不同民族的文化差異,便可以說是踏出培養文化素養的第一步了,而我們不只是被動的接受,也要主動去探索世界各國上不同的文化,甚至是向內了解臺灣境內不同的族群,才能夠成為一個合格的地球公民,並且在文化交流日漸增加的世界中提升自己的素養。


國文110 40620326L

看完影片後,覺得最有趣的是「非洲人用樹枝刷牙」,這讓我想到了以前高中地理老師和我們分享他去四川吃貓肉的趣事,說明了每個國家/文化都有許多特別的地方,而也許我們認為很日常的事物卻是其他國家/文化的人認為特別的!也想起了小學和爸爸媽媽去上海玩,在路邊看到賣炸蠍子的攤位,當時覺得很可怕,但後來想起來覺得非常有趣!(雖然還是不敢吃啦哈哈哈哈)我也很認同影片中所說的「每個人都會被他所存在的文化形塑」,我們的環境是什麼模樣,我們就會成為那樣的人,也因此造就了不同的文化以及交流!能在擁有多樣文化的世界裡生活著並體驗著,實是生命的美好之處!!

-----------------------------------------------------------------------------------------------------------

國文110吳宜曉
文化的議題在這個全球化的世界已經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議題,多元文化更是我們該是重視的。不管是在生活上、社會中等等如果可以多一份尊重去接納理解其他文化,如果可以打開心胸,就可以理解以及體會其他文化的美好。

number  title  reviewers  comments 
01-跨越文化溝通障礙.pdf    

 

02-跨文化公民素.pdf      

 


 

Culture: Overview of culture

 

https://www.khanacademy.org/test-prep/mcat/society-and-culture/culture/v/overview-of-culture


設計109 劉安琪

跨文化素養是每個人都必須具備的,在了解異文化的過程中我們除了開拓視野,也能增長同理心,培養柔軟的心胸。我覺得能接觸不同文化是很有趣的,因為不同文化脈絡下所生的價觀、思想等都不相同,所以需要在各種刺激當中學習去接納、理解與尊重。世界上曾經或現在仍持續中的戰爭和意識型態、種族的對立,雖有難以避免之處,但或許只要我們以跨文化素養為基礎去互相溝通,便能減少仇恨等偏激情感的生。在文化和種族豐富多樣的世界中,越是能保有對跨文化間的尊重,越能增進彼此思想、情感的交流,也就能為世界的和平以及全人類的福祉盡一份心力。不分你我,我們彼此都擁有力量去成就這世界的美麗。


國文112邱于晏 40820104L

隨著民族意識的抬頭與社會發展,文化的多元性成為我們不可忽視的議題,我們應該捨棄掉那些過於膨脹的自我意識,現在這個時代講求最重要的是「平等」,不論是在性別、文化方面,尊重他人的文化是這個時代要面對新課題,個人的舉動不僅可以避免衝突的發生,更可以間接保存少數、面臨滅絕的文化。文化是形塑個人特質的主要條件之一,是不分優劣的,不能以個人主觀觀點定義文化的優等、次等,唯有做到尊重才可以達到多元並存、共創更多可能性的環境。


人發109許劭維

過去在其他課程曾經講過文化是生活的最短路徑,因此能發現文化是對於特定一群人最合適的生活方式,而各地也會因不同的環境而發展出不同的文化,然而近年的全球化更是加速了文化的交流,因此對於多元文化的議題也愈發重要。


 

英語111 孟思婕

 

從第七週討論的全球化回來看,儘管很多人認為現在世界是一個社會,但整個文化孕育相比,全球化也只是短時間內的事。也因此,彼此的差異會比想像中的大。

在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處時,我認為記得彼此的差異性卻又記得彼此的相同是一件很重要的事。這樣一來,我們可以知道對方是一個相異的個體,卻也是同樣生活在地球的人。


社教112 黃瑀喬

 

在現今這個充滿交流機會的全球化社會中,跨文化素養便更加至關重要,該如何面對自身文化與他人文化的不同,以及取得兩者的平衡,都是我們正面臨的課題。看了第一篇文章「跨文化溝通障礙」後發現,要有良好的跨文化溝通需要注意非常多細節,真的要雙方都很用心地為對方著想、互相尊重才能成功,因此,我認為每個人都應培養跨文化素養,學習接納與尊重。


公領112 許民甫

面對不同文化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包容、與溝通。不能只以自身的角度出發,形成文化霸權。撇除既定的刻板印象,認真深入地去瞭解異文化,使自身能以客觀的角度去正視問題。再以尊重的態度去溝通,進而包容,達成文化的共存。


彭晨芯 華語109 40585125I

 

     我認為文化是一種發展的生活方式, 而且是由許多複雜的元素形成的。包括宗教和政治制度、習俗、語言、服裝、建築物和藝術品等。各地區有自己不同的文化,就說尊重其他人的文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因為有互相尊重別人的文化 才會有良好的雙方溝通。另外每個地區都有自己文化的特徵。學習或認識其他人的文化也一個好的機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育112 40800101E  劉名媛

在其中一份資料研究中,其主要認知到具備國際視野的必要性,因此當局決定設立國際視野工作坊計畫,幫助派外人員培養文化素養不僅能對不同背景的人有一定的認識,也能幫助個人提升工作績效。

此外,在跨文化溝通障礙的月刊中使我聯想到教育層面,我認為教育工作者在編書、教學、規劃教材及制定政策等過程中都應再三檢視說詞或表達內容是否運用妥當,以編書為舉例:教師在設計課本中的插圖抑或文字使用時,都不能帶有偏頗及歧視之詞語看待文化差異,以免造成負面潛在課程之影響。我認為教師先做為表率,打破對於文化刻板印象之差異才能使學生擁有正確認知,以接納之心去善待世界。

世界不斷改變,我們也應提升自主能力、與團體交流之能力以及放眼世界,增進國際觀才能因應世界帶來的未知與衝擊

 


數學111翁祺展

在這全球化的時代中,擁有跨文化素養是很重要的,當你在接觸到不同文化的人們時,應擁有包容、尊重的心情去面對之,如此一來才能使文化能交流,在現今的電視媒體上,常常能看見許多因為文化之間的問題而起衝突的狀況,文化之間固然存在著差異,但我們不應該用異樣的眼光去看待之,和平的交流,才能使跨文化的習俗、傳統廣為流傳


工教112劉玟辰

在影片中提到了文化是因人因地而有所不同,像對我們而言用牙刷刷牙是很正常不過的事,但對於非洲的當地人就不同「他們用的是樹枝」對我們因為「無知」與「不同」而覺得他就是文化,但相對的我們的行徑對他們來說才是文化。

說道文化就會有誤會。在不熟悉他國的難免會出現誤解的情況,就像之前的新聞印尼移工在醫院裡拍抖音,原本我不知道他們的文化時也是站在眾多人之中認為「他怎麼可以這麼不守規矩」但得知他們是在以他們的文化方式與家人報平安時,心中有有一絲歉意我怎麼可以這麼愚昧。這說明了培養畫文化素養的重要性。

 


英語112 陳適容

 

在要學習跨文化素養之前,最重要的是要先認識文化是什麼,在老師分享的影片Overview of culture中,講者最後整理出:文化是人類在自己的社會中自成的生活方式,在同一個社會中的人們都會遵守同樣的文化規範,例如,華人社會很重視孝道,「百善孝為先」,身為台灣人,我從小就被教育長幼有序等觀念,再者,文化是會一代接著一代傳承下去的。我覺得這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在同一個時代下,竟可以同時並存多個文化,彼此交互影響,卻又能獨立存在。

 

 

 

 

人發112 曾霖耀

現在是地球村的社會,除了亞馬遜或南太平洋的小島外,大多數地區都能看到至少一個種族以上的人。由於本族中心主義的關係,讓許多地方有種族歧視的問題,進而有許多不必要的衝突。文化素養是所有人都必須學習的,了解不同文化背後代表的意思,就不會認為那些習俗是奇怪的(例如潑水、用手抓飯、蓄鬍等),這些只是長久以來發展出的生活方式,可說是古早人的智慧。另一方面,如何在尊重不同文化的情形下,同時保有自身的文化也是很重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發110 吳睿彥

 

隨著全球化的浪潮,不管是文化交流、跨國工作、人口流動等,都越來越常見,所謂的到國外出差、吃異國美食、體驗不同國家的文化,在現代的社會當中是非常稀鬆平常的事情。這個世界全球化的浪潮為我們帶來的許多便利,也為社會帶來了多元的色彩,但是隨著國與國、文化與文化之間的界線越來越模糊,我們也要注意並充實自己的跨文化素養,學會批判性思考,尊重及包容不同文化的差異,才不會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迷航。


教育 112 林芙名

全球化時代迅速來臨,為了面對這瞬息萬變的社會,擁有跨文化的素養變得十分重要。我們一直以來接受的教育都是教導我們要有世界觀,然而我認為台灣現行的教育體制是不會讓孩子真的認識到我們生活的世界全貌。從國小到高中,我讀了十二年的台灣教育,教會了我什麼跨文化素養呢?我想這就是為什麼這堂課會吸引到我們的原因吧。我們並不了解世界整體的脈絡,卻自詡為好像很懂很了解,實際接觸後才會發現我們的相關知識真的很貧乏。跨文化素養的養成,希望我們真的能透過這堂課學習到。


教育112 施俐綺

從小到大其實說穿了就像個井底之蛙般地活著,只是聽過一些有名的大國,甚至也不是太了解每個國家背後的文化及價值觀。但現在這個社會已經不允許人們再用這樣的視野看待世界了,世界很大、很神祕,多得是我們尚未接觸過的領域,希望透過這堂課能真的獲得跨文化素養,並帶著這個素養拓展新知、探索世界。


學科111 趙亭 40711010E

影片最後提了四個重點:

1.  文化提供在同一個社會下的人們一個日常生活的準則。

我們從小就會被我們所處社會文化教育,讓我們學會怎麼做才是符合社會所期待的。

2.  文化會隨時間的推演而改變。

影片的例子是hunter-gatherer的文化和生活型態和資訊時代的文化和生活型態會有很大的差異。所以,在hunter-gatherer時代下普遍被接受的行為,不一定是資訊時代下會被接受的。

3.  不同社會會建立自己獨特的文化。

因此,我們所習以為常的行為可能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眼中,是很奇怪的。舉例來說,印度人在表達「是」時會搖頭,在表達「不是」實會點頭。這對印度人來說習以為常,但我們會覺得很奇怪。

4.  文化會傳承給下一代。

人類透過文化的傳承,教導下一代一套生活方式,也因此,人類能夠適應炎熱的赤道和寒冷的極地,並成為唯一擁有文化的哺乳類。


教育112 顏兆霆

在過往的學習歷程中,對於「文化」這個詞的定義都不太能理解,因為總覺得一直被困在課本當中,我知道跨文化素養所能傳達給我們的一定不會只有這樣,而且如果我們可以對每個議題都有一定程度的理解,那是不是世界就可以有少一點的誤會與不諒解呢?所以才會選擇修習這門課,希望藉此可以打開我的視野,尊重並包容每個事件。


物理109 吳孟哲

在現今的全球化社會中,跨文化素養是現代的人類都必須具備的一項技能,我們身邊有各式各樣的人,每人都有不同的宗教、習俗、語言。該用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其他與自身文化不同的人,是我們所需要正視的課題。 


歷史110 林旅逸

我認為對於不同的文化需要用「尊重、包容」 的心態去面對,文化是不分優劣貴賤的,在影片到了非洲人用樹枝刷牙的習慣其實讓我蠻驚訝的, 原來這也是一種很有創意的清潔牙齒方法,耶增加了我的國際視野,讓我看到了更多不同得多元文化。


公領112 黃昶騰

跨文化素養我想是現今人們必備的素養能力,但這個素養能力也很難培養。我想在培養跨文化素養時最大的阻礙可能是刻板印象吧!例如:可能有人就會覺得皮膚黝黑外籍移工,走在女生後面一定是意圖不軌,或是金頭髮白皮膚的外國人一定比較高尚等等。這些思維都有可能成為我們在跨文化溝通時的障礙。也許用幾個字能夠總結跨文化素養,也就是「尊重」、「包容」等,但實際上在溝通時,我想很難真正做到吧!以政治的文化為例,年輕一輩的在面對「韓粉」就會用一個新入為主的思維去評斷其作為,或許他根本沒有做什麼,年輕人就把他貼上「沒主見」、「民粹」、「沒邏輯」等的標籤,但相左的政治意識形態,不也是一種不同的文化嗎?我想這也能驗證這樣的素養能力是不好培養的吧!


英語112 賴維佐:

英語112 賴維佐:

1.跨越文化溝通障礙心得

看完這篇,我認為在面對一位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時,必須要深入了解那些文化的特徵,並且從他們的角度出發,去解讀他們的想法。台灣四面環海,國際人士來此交流頻繁,如果沒有一些背景知識,那可能會被外籍人士所訕笑。

2. 跨文化公民素養心得

閱讀完本文後,我對於文後所提及使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培訓公務員具備跨文化素養,我認為這是一個極好的方法,因為唯有你去實際操作情境的時候,你會間接或直接學習到如何去友善對待不同於自己不同背景文化。當中也有提及只是單純使用言語講述,效果極低,吸收不進去,倘若是此方法,實地演練,會實際的吸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英語112 林法蓉 40821123L

在課堂的最後,教授和我們分享了一部文化概觀的影片。其中提到了關於文化的四個特性與要點

第一,所有的人類社會都具備文化,而所有文化都提供人們日常生活與人際互動間的準則。

第二,文化的演變需要時間,且文化是與時俱進。

第三,文化建立在自身之上。

第四,文化會一代接著一代傳承下去。

我認為,文化這種東西,是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隱藏在生活中各個角落,平時我們也許不會特別去注意,但若要我們具體描述我們也常說不出個所以然。然而,當我們跨出自己原本的生活圈、同溫層,我們才會頓悟不同文化背景造成的差異有多麼大,而文化衝突也可能是許多爭議的來源之一。因此在現今全球化的世界裡,跨文化素養十分重要,我們首先要認識自己的文化,也要理解和包容他人的文化,才能創造出和諧共處並友善交流的社會。

Comments (4)

黃怡熒 said

at 11:49 pm on Mar 19, 2020

國文110 黃怡熒:文化是值得被尊敬的,其雖為抽象物但卻實實在在地展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各個國家甚至國家中的各個地區的居民都擁有自己的文化。文化的侵犯會使他們感到被冒犯,相反的當每個人都學會尊重別人的文化,甚至去了解和避開雷點,那麼不僅僅尊重了其他人,我們也尊重我們身為人的智慧。人別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批評別人,那只不過是人類的無知,寧願當個井底之蛙也不願意去當翱翔的鷹。

yuanwei蘇湲煒 said

at 5:33 pm on Apr 26, 2020

工教112蘇湲煒: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文化就是一個群體、種族,的共同價值觀,也可以是共同的行為模式;站在第一人稱的角度來看,那文化則是群體化的必要關鍵,假如群體中期中一個人的價值觀跟他人不同,那他便顯得格格不入,就好比教室中出現了一隻貓。簡而言之,文化,就是判斷哪些個體為共同群組的要素,但各文化可以彼此互相交疊,不局限於每個個體只能有一種文化,舉個例子,一群師大生認同師大是他們的母校,但他們各自又認同他們高中的母校,或是國中、國小等

林碩彥 said

at 4:37 pm on May 1, 2020

不同環境會發展出不同文化,我們不只應該學習尊重,同時對文化的珍貴保有感恩的心態

鄧羽涵 said

at 6:10 pm on Jun 26, 2020

生科112甲 鄧羽涵
對於不同的文化,我們應該以尊重和包容的心態看待,在現今全球化的社會,不同的文化能夠頻繁交流的機會增多,也因此,跨文化素養成了現代人都應該具備的一項技能,希望能藉由這堂課了解到更多。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