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iew
 

02-跨文化公民素.pdf

No preview is available for 02-跨文化公民素.pdf. To view it, click the "Download" tab above.

Comments (10)

梁嘉妤 said

at 8:56 pm on Mar 15, 2020

國文112梁嘉妤:
藉由此篇研究計畫,可以看出文官學院在此次工作坊的整體安排上費盡心力,配合學員需求特別加強跨文化溝通部分,規劃各式講座、課程,結合多媒體與社群,甚至也有實際角色扮演之活動,能讓參與學員身入其境,諸多細心準備也得到學員們100%滿意之回饋。
而參與跨文化學習之課程,除了能讓視野更加開闊,也更能提升自身適應國際化社會的能力,培養此類人才對於臺灣而言也是能就此走向世界的良好機會。

林小媛 said

at 10:58 am on Mar 17, 2020

社教112林小媛:
在全球化浪潮下,現今我們對於社會完全人的公民素養不斷提升,除了要求擁有跨領域學習的專才,更要有與國際接軌的能力,代表除了跨領域更要跨國際,這樣才能讓「台灣走出去,世界走進來。」
基於台灣政治地位的模糊,我們國家政府更為辛苦,除了要被看見外,還要先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雖然公務員變得不好當,但,為了提升自我和國家,這是必須的,從培養人才開始,教育下手,讓未來的國家棟樑都有自我覺察國際的能力,加上台灣本土多元文化的優勢,我想這是我們可以做到的。

陳玉容 said

at 12:14 am on Mar 19, 2020

華語系111 陳玉容:
本文從理論與實務角度探討了跨文化培訓模式與方法,並講述了跨文化培訓的內涵、實施方式等,對我來說能藉此對跨文化議題有更深刻的理解;而培訓方式的規劃設計,也可讓我在教學方面有所啟發與借鏡,真是獲益良多!更可貴的是最後的省思與建議,講述了實際作業時遇到的困難與作者的心得感想,對有志從事相關事業的人來說是相當寶貴的資訊。

賴維佐 said

at 12:33 am on Mar 19, 2020

英語112 賴維佐:
閱讀完本文後,我對於文後所提及使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培訓公務員具備跨文化素養,我認為這是一個極好的方法,因為唯有你去實際操作情境的時候,你會間接或直接學習到如何去友善對待不同於自己不同背景文化。當中也有提及只是單純使用言語講述,效果極低,吸收不進去,倘若是此方法,實地演練,會實際的吸收。

林芙戎 said

at 11:02 pm on Mar 19, 2020

國文112 林芙戎
文本中有句引德國社會學家 Weber 之言:「如果我們從經濟發展的歷史能學到什麼,那就是幾乎所有的差異都是文化造成的」不同文化的觀點各有所趣,正是差異性使得世界如此繽紛。老話一句:尊重包容。了解文化之間的差異性,讓這些價值觀真正體現於生活,是培養跨文化素養的第一步。而第二步則是溝通,雖或不同的文化背景易產生溝通上誤解或阻礙。但唯有溝通才能幫助彼此真正跨出
自己的文化圈之外。

顏兆霆 said

at 12:44 am on Mar 20, 2020

教育112顏兆霆:
這篇主要是在討論要如何培育公務人員成具有跨文化素養思考的人,因而可以用綜觀的角度看待事情,尤其是外派人員,如果本身就帶有有色眼光看待、接洽事情,這樣只會限縮了辦事情的成效。其中在看完這篇文章後,我看到一個點似乎是值得討論的,就是其中有引用到Hofstede的論述在面對跨文化情境之管理、互動與合作時,可以去回應文化差異的分析,其中有一個是男性/女性的論述,或許是這個論點是在1993年被發表出來的,但就現今的觀點來看我們是不是更應該用性別這個詞來討論會更恰當呢?如果我們還是依舊只專注在探討男女之間的關係,這樣會部會就窄化了我們對性別的想像,因為我覺得性別並不是一個可以完全被二分的概念。

林芙名 said

at 9:55 am on Mar 20, 2020

教育112林芙名

雖然這篇文章不短,但總算有在上課前閱讀完畢。我認為跨文化培訓的內涵與實施十分重要,若我們對此有所精進,世界或許會很不一樣?

劉名媛 said

at 2:00 pm on Mar 20, 2020

教育112 劉名媛
本研究主要體認到具備國際視野的必要性,因此設立國際視野工作坊計畫,幫助派外人員培養文化素養不僅能對不同背景的人有一定的認識,也能幫助個人提升工作績效。世界不斷改變,我們也應提升自主能力、與團體交流之能力以及放眼世界,增進國際觀才能因應世界帶來的未知與衝擊。

李竺芸 said

at 10:24 pm on Mar 23, 2020

本文主要是在講述培訓跨文化人才的各項要點,畢竟跨文化培訓是具備國際化能力的基礎,亦有助於涉外事件的推展。在這個世界地球村的時代,應了解各國文化差異並減少歧視,因此培養跨文化人才變得格外重要。就系文章所說,讓「世界走進台灣,讓台灣走向世界」,培羽良好的跨文化人才,才能讓台灣在國際舞台上更具有競爭力。

林碩彥 said

at 4:44 pm on May 1, 2020

化學109 林碩彥 國際視野真的很重要
他是我們進步的關鍵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