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You already know Dokkio is an AI-powered assistant to organize & manage your digital files & messages. Very soon, Dokkio will support Outlook as well as One Drive. Check it out today!

View
 

FrontPage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楊聰榮 Edwin Tsung-Rong Yang 2 years, 6 months ago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課程綱要

 

2020 跨文化素養通論

 

授課教師:楊聰榮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 華文系 )

研究領域: 全球族裔  族群移民  語言文化  教育社會  公民政治  民生經濟  東南亞研究太平洋研究

 

楊聰榮老師 開課一覽表

 

 

常用聯結 課程大綱 課程進度 作業考核 課程成員 歷年開課

 

心得筆記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一、課程基本資料

 

開課代號 03UG039 課程名稱 跨文化素養通論
英文名稱 Cross-Cultural Literacy
全/半年 必/選修 通識
學分數 2.0 每週授課時數 正課時數: 2 小時
開課系級 通識
領域類別 97-105 入學舊制:公民素養與社會探究 ;106 起入學新制:公民素養與社會探究
課程簡介 文化是個複雜的概念,大體而言乃指影響著某一族群人們的價值、規範、傳統,也影響著這群人如何認知、思考、互動、行為方式、世界觀等。因此,文化素養的建立,有賴文化能力(cultural competence)或多元文化能力(multicultural competence)的養成。為了能夠有效地與不同文化的人互動,文化能力包含四個要素:(1)覺察:指能意識到自己對異文化人們的作為;(2)態度:指具有檢視不同文化的價值與差異,並能接納文化差異的態度;(3)知識:瞭解自己文化,並進而能瞭解其他不同文化與其世界觀;(4)技能:具備跨文化的能力,如溝通的能力,包括語言與非語言的溝通等。人們若具備文化能力,將可以瞭解來自不同文化的人、順利溝通、並能有效地互動。 近年來,在全球化脈絡下,資訊、交通、職業、人群的流動頻繁,增加了不同文化背景者之間的接觸,相較於以往,個體更需要具備與不同人接觸和互動的能力,這使得跨文化素養的學習和型塑日益受到重視。處理不同文化如何接觸、衝突及共融,是現代社會公民應具有的素養,更是培育國家認同、國際素養、全球競合力和全球責任感的地球村公民之重要途徑。本課程將以跨文化素養的理念與實踐,系統性地介紹各種不同文化分析的意涵與觀點,以及文化互動過程中的權力關係,進而掌握全球化下的文化多樣性探索、文化多元主義之深刻認識與對話可能性。
課程目標 對應基本素養
1. 引導學生透過了解不同文化差異的狀態,與分辨不同文化差異塑造的機制,使學生對於“多元文化”的定義能有充份的理解。 學士:
2 多元文化與國際視野
3 批判反思與人文涵養
4 美感體驗與品味生活
2. 指導學生文化分析之取向與方法。 學士:
3 批判反思與人文涵養
6 主動探究與終身學習
3. 多元文化的理念與實踐,系統性地介紹各種不同次文化的意涵與觀點。 學士:
2 多元文化與國際視野
3 批判反思與人文涵養
4. 指導學生採用分組報告的方式,以落實“多元文化與跨文化教學”“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跨文化溝通”三大教學理念主軸。 學士:
1 溝通表達與團隊合作
2 多元文化與國際視野
6 主動探究與終身學習
7 創新領導與問題解決

 

二、教學大綱

 

授課教師 楊聰榮
教學進度與主題
  • 教學目標:

所謂跨文化溝通是指跨文化組織中擁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的信息、知識和情感的互相傳遞、交流和理解過程。

 

跨文化溝通的障礙

 

1)言語和非言語

 

2)信仰與行為

 

3)文化的多樣性

 

4)價值觀比較

 

剋服障礙可以從如下幾方面入手:

 

1)從態度和認識提高敏感度,提高我們的全球意識。人是文化動物,難免用自己的價值觀來分析和判斷我們周圍的一切,比如人家批評幾句,就什麼都聽不進去,總覺得我們文化比別人的優越,或者有種族偏見和歧視,這些都是跨文化溝通的嚴重障礙。只有帶著虛心和平靜的心態與態度才能真正聽得進去,有效溝通才可能真正發生。就如布萊斯。帕斯卡在其所說的名句“在比利牛斯山這邊是真理的東西,在比利牛斯山那邊就成了謬誤。“ 要學會培養接受和尊重不同文化的意識。

 

2)掌握不同文化的知識和外語工具,多瞭解自己文化和其它文化的差異,這樣會提高跨文化溝通的有效性,

 

3)在行為上不斷訓練自己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鍛煉自己的能力,尤其是傾聽能力,確認自己聽到的是對方真正的意思。這些都是我們每個人終生不斷提高的追求。

 

  • 教材內容:

 

一個層面的比較:一為教育現象的因果與相關比較,另一則是國與國間、文化與文化間之比較研究。本課程的授課內容主要介紹比較教育的意義、研究方法與重要思潮,主要華語文教育的國家教育制度分析,並討論比較教育研究的重要議題。

第一週    課程說明

第二週    全球地域學、文化多元主義相關概念及實例

第三週    跨文化理解及溝通策略

第四週    跨文化素養下的宗教認識

第五週    跨文化素養下的社會民俗比較

第六週    跨文化素養下的物質文明認識

第七週    跨文化素養下的語言交流

第八週    跨文化素養下的旅行文學

第九週  電影分析(一):我的希臘婚禮

第十週  跨文化衝突的適應與調和

第十一週  跨文化素養、國際移動力與職場

第十二週  跨文化與華語文教學

第十三週  跨文化與外語(英語、日本語或韓語)教學

第十四週  電影分析(二):印度支那

第十五週 跨文化溝通實例(一):社會工作

第十六週 跨文化溝通實例(二):媒體素養

第十七週  跨文化溝通實例(三):博物館、遺產保護

第十八週  總結(期末報告發表)  

本課程有以下各種教學活動,請同學務必參與。

1) 國際商業電影欣賞,透過多媒體及電影賞析協助同學了解、學習跨文化商務溝通及全球化商業所衍生等各種問題及議題。

2) 課程中的個案研究將有助於學生以客觀角度應用並學習跨文化商務溝通可能會發生之問題與解決之道。

三、實施方式:課堂討論與期末報告

課堂討論:30%       平時作業:30%        期末考試:40%

 


臺灣大學系統因應武漢肺炎延後開學教學設計原則.pdf

 

108-2通識教育講座場次表.xlsx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